艺术家与carlier | gebauer,柏林&米兰提供,?罗莎?芭芭
罗莎?芭芭《白色博物馆(White Museum)》,2010
胶片和放映机一直是生于意大利、生活在柏林的艺术家罗莎·芭芭(Rosa Barba)的电影装置作品中的重要元素。2005年,她在德国卡塞尔弗里德里希美术馆(Kunsthalle Fridericianum)的展览中,胶片充满了展厅:从地面到天花板,影像在墙面偶尔闪现。对芭芭而言,仿佛令图像活动起来的力量并非电影最有趣的性质——艺术家显得更为关注设备的物理性质及其雕塑潜能。
正在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Level 2画廊进行的展览中,芭芭的兴趣显得有所拓宽。胶片和放映机仍在,图像与符号却更被突显。在第1个展厅中,一个大型机械设备将2010年的35毫米影片《漫漫长路(The Long Road)》投射在斜斜地分隔空间的大荧幕上。影片以空中拍摄的方式描绘了如沙漠中央的跑道之物。摄像的距离加强了这一有如大地艺术的环路的完美几何形状——高处的视角使其图式化。在另一阶段,摄影机位于某一轨道水平,或许拍摄于高速行驶的车上。图式显得更加物质化和即时化,放映机中的胶片、光束和公路仿佛融为一线。
在《私人场面(A Private Tableau)》(2010)中,图式与抽象风景同样占据着支配地位。16毫米影片直接打在墙上,循着平整表面上的神秘标记(仿佛古地图)。而后画面渐渐缩小,显露出这些符号的部分环境,一座废弃建筑物的天花板。从远远的背面看去,这些标记有如散漫的象形图,暗示着某种语言。旁边白毛毡堆积而成的字母构成《来来往往(The Come and Go)》(2009-2010),更巩固了这一印象。作为字母的墓地,这件毛毡作品为《私人场面》提供了新的标记系统。
2009年的作品《真实升华态(Stating the Real Sublime)》中,放映机近乎空转,情节降至“极少”,空白的胶片上只有一帧画面带有红色边框。每隔几分钟,对面墙上就会有红光顿时闪现——瞬息即逝。
《西式圆桌(Western Round Table)》(2007-2008)中没有胶片,这一质朴的装置作品却有效地捕捉住了电影的本质。两台放映机面对面置于地上,将刺目的光束投向彼此。音频设备发出断续的钢琴之声,令人忆起默片的黄金岁月,微微地共鸣。芭芭通过没有画面的影片,比许多图片都更为有效地唤来电影之魂。泰特现代美术馆Level 2画廊,伦敦
展览将持续至2011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