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狂唐伯虎
陕西 丁 卫
提起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可谓妇孺皆知,对他的风流韵事似乎人人都能说上两句:
他不是曾经三笑点秋香吗?
他不是娶了九个老婆吗?
他画花花会开,画鸟鸟会飞,画鱼鱼会游——他画出来的东西,不是都能变成真的吗?
历史记载告诉我们,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 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
历史记载还告诉我们,真实的唐伯虎,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家境因五位亲人相继去世而败落。在京城科考中牵涉“会试泄题案”锒铛入狱。真实的唐伯虎一生只娶了三位妻子,一位病死,一位弃他而去,最后一位沈九娘也没能与他白头到老,先他离世;真实的唐伯虎也没能改变唐家香火不旺的命运,一生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连弟弟过继给他的儿子也夭折;唐伯虎一生虽从来不走寻常路,但最终命运还是让他一生孤独,身后凄凉,还是朋友们出钱埋葬了他……
至于唐伯虎点秋香的风流韵事,真实的史料也再一次打破了人们的梦想:秋香出生于1450年,比唐伯虎整整大了二十岁,那个年代并不流行姐弟恋,更重要的是他们平生素未晤面,唯一的瓜葛是两人都曾是沈周的学生,只算是做过一回同门师姐弟。
然而无论是传说中的唐伯虎还是真实的唐伯虎,在一点上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唐伯虎确实是一个具有卓绝才华的真正的天才!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除了第一,唐伯虎考试似乎没有过其他名次。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走上了缠绕一生的恶运。
科场舞弊案又称“会试泄题案”,这是唐伯虎一生命运的转折点。史料记载的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从此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终于取得了可传世万代的成就。
绘画方面,唐伯虎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落霞孤鹜图》《孟蜀宫妓图》《春山伴侣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明代文人中,唐伯虎堪称诗书画三绝,而在诗书画三方面造诣中,最绝的要数绘画。他开创了“唐画”风格,为后世画家所宗。正是他,开创的书画折叠扇的风气至今未衰。
他见证了明代书画艺术的兴盛时期,也是其间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从古到今,很多人都崇拜唐伯虎,从皇帝到老百姓,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例如,作为唐伯虎的故居,现在的苏州地图上还能见到跟唐伯虎有关的很多地名:桃花坞大街、桃花坞桥弄、唐寅坟巷、唐寅坟4号等等。
笔者遍观史料,感慨良多。世人多有好逸恶劳之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免。因此,民间总是喜欢传颂那些天才型的成功人物,这是因为人们对此等人物虽有羡慕之心但达不到也能心安,而对那些生来富贵或经过艰苦努力而成功的人,人们总是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认为自己如果运气好的话也可达到,但对那些公认的天才人物却容易衷心佩服。例如,虽然贝多芬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堪称音乐之王,但民间更喜欢莫扎特的天才横溢;库图佐夫和威灵顿都曾让拿破仑一败涂地,却无人会将他们的才华与拿破仑相提并论;虽然米开朗琪罗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也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但人们更崇敬达芬奇神鬼莫测般的天才……中国历史长河中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成就的人物也如过江之鲫,但在民间名气最大的人物仍然是几位公认的天才,如果非要举出个前三甲的话,我想会是:李白、苏东坡、唐伯虎。
李白和苏东坡毋庸多说,历史和民间多有公论。民间传说最多、与历史反差最大、误解最多的无疑是唐伯虎。人们口中相传的唐伯虎风流潇洒、天才盖世、笑傲王侯,真实的唐伯虎却活得磕磕绊绊、复杂坎坷。从历史记载中我们知道了唐伯虎既没有点过秋香也不擅长什么唐家霸王枪,取而代之的是那个也曾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是那个久久怀才不遇的中年人,是那个最终心灰意冷的老人,是那个在无奈中痛苦挣扎、无比绝望的灵魂。他潦倒而死时仅54岁,临终前写的绝笔诗表露了刻骨铭心的愤俗厌世:“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人天性多贪求,有人羡慕神仙,认为神仙长生不老,什么都永远不会失去,岂不知,无论神仙有无,修道的前提即是抛去世人的贪念。人人都羡慕天才,是认为天才好像无需努力即可得到人所想要的东西,岂不知,每一个真正的天才,无一不是经历了远超过常人的磨难,甚至可以说正是多磨难成就了天才。试想:李白如果深受帝王宠爱,岂会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苏东坡如果身居高位,岂能作出世情通透的千古文章;唐伯虎如果殿试高就,岂能游遍名山大川,寄情山水,成就被后世称为“大明三百年第一人”的艺术高峰……
人人都愿成为传说里的唐伯虎,但我想没有人愿意承受真实的唐伯虎的命运。可见,世人之羡之贪是多么地浅陋啊!(责编: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