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帽》 |
马库斯·吕佩尔兹(1941- )出生于波希米亚莱布瑞克,1948年举家迁往德国西部。1956-1961年,他先后在克莱菲尔德和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学院学习。1970年,吕佩尔兹获得艺术奖学金资助,在佛罗伦萨学习、生活一年。次年,他赢得德国批评家协会奖。1974年,吕佩尔兹参加首届柏林双年展。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吕佩尔兹常常将军帽、徽章等各类符号引入绘画,同时这些符号又使得画面充满隐喻和象征。富于表现力的自发性和图像象征的复杂性,使得其中的神话特质显得丰富而晦涩。正如他所说:“我的画里充斥着对于未来的秘密符号,我自己不懂,观众也不明白。”吕佩尔兹将“形式”寓言化,通过反讽的手法使符号语言处在一种自我表现的形式中。狂热的图形打破了抽象性和形象性之间的隔阂,作为一种明显的形式和含蓄的暗指与并置共存。此外,他认为笔下狂放好战的绘画只与绘画本身有关、与摆脱小市民的狭隘有关,为的是使自己的绘画更具活力。“绘画的现实意义在于绘画本身。绘画是永恒的,它与时间并存。”
吕佩尔兹多才多艺,作为上世纪70年代最活跃的德国艺术家之一,除了在绘画上的深厚造诣之外,1974年他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并一直担任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教授和院长。同时,1981年,吕佩尔兹开始进行雕塑创作,1995年他的雕塑艺术达到高峰。
吕佩尔兹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画派的巨匠之一,擅长绘画和雕塑,他的作品被欧美多家大博物馆所收藏,变幻莫测的画面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其艺术的独特魅力。他对军帽、徽章等符号的使用,并非执意挪用,而是在变化中调和出所需要的视觉力度。在他的画面中没有历史的陈述,却有形式的探索,他利用图志探究绘画的可能性,对抽象艺术中的形象缺失做出了正面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