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北航艺术馆馆长蔡劲松
北航艺术馆
国内综合性大学设立美术馆的为数寥寥,有报道称“收入支出严重不平衡使高校艺术馆遭遇‘冷场’尴尬”。然而,不久前度过4岁生日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却办得有声有色、蒸蒸日上。
4年来,北航艺术馆成功举办了80多次展览,其中不乏优秀的展览:俄罗斯数十位当代画家的油画作品、台湾艺术家的电脑艺术作品、苗族蜡染艺术作品、北航学子的科技创新作品、艺术大师吴冠中的绘画精品……北航艺术馆不仅在国内高等院校独树一帜,在社会上也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
该馆以“灵感需要空间,想象插上翅膀”为宗旨,在展现高校艺术教育及成果,推动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促进艺术创作的探索性、独立性、科学性与学术价值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媒体誉为“中国高校最有影响力的公益性公共艺术空间”。
记者:对于北航这样的理工科院校来说,一座艺术馆的存在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
蔡劲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学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理工科背景,人文艺术就显得比较薄弱。师生们总感到校园中缺乏“文化”的活力,少了些审美基因。
北航艺术馆存在的价值,在于我们举办的每一次展览及这些展览所形成的“文化场”。北航艺术馆不仅仅是一个“开展览的地方”,4年来,它以独特的魅力与亲和力吸引着校园内外的观众,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观众特别是莘莘学子从中受到心灵感化和艺术启迪,发挥着文化育人的功能,也促进了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深化、拓展和延伸。
() parse begin-->
北航艺术馆通过高品位的展览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条美育的渠道。学生们从许多参展艺术家的“艺术人生”受到启迪,艺术家们对艺术创作的执着和追求、对生活的描绘和热爱,感染、熏陶和鼓舞着同学们。北航现有艺术类专业学生近千人,北航艺术馆的各类展览为新媒体艺术和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现场学习的机会,北航艺术馆还全力支持他们在艺术馆举办毕业生作品展、毕业答辩等,有力地促进了北航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2007年6月6日,当时已88岁高龄的艺术家吴冠中莅临正在举办“天地之艺:吴冠中版画展”的北航艺术馆时,曾深有感触地说:“这才是大学,这才是美育,中国的大学早就应该这样了!”
记者:北航艺术馆的办馆目标和理念是什么?如何保证展览的品位?
蔡劲松:北航艺术馆办馆的核心理念是“公益性、专业化、高品位”。北航艺术馆是一个承担文化育人功能、向师生和社会观众免费开放的大学公共艺术传播空间和展览场所,以传播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大学精神为理想,致力于大学“艺境”的营建、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审美艺术素养的提升,从而在大学文化传承发展中扮演国家新兴文化艺术力量不可替代的角色。我们的目标是使之成为全国高校一流的、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大学艺术场馆。
北航艺术馆以“双年展为核心,邀请展、申请展、常规展相结合”为策展思路。常规展是我们的立馆之基,邀请展是“高品位”的保证。为保证展览的“高品位”,我们对展览作品有较高的要求,比如要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和学术性,虽然不要求达到大师的高度,但是我们有自己的学术基准线要求。迄今为止,我们一共举办了88个展览,其中大部分是我们自主策划的展览。
记者:从北航艺术馆成立到现在,你最感欣慰的是什么?亟待完善的是什么?
蔡劲松:最欣慰的就是我们坚持下来了,而且做得有声有色。我们每半个月策展一次,注重展览的内涵,坚持学术性的态度,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完成好每一次展览。我们不是第一个办艺术馆的大学,但我们是高等院校里面第一家校级成立的公益性艺术馆。我们办展览的持续性很好,我们通过展览不断扩大文化教育的影响,这与其他同类院校展馆相比是很难得的。
除了展览之外,近年来,我们通过做校园的文化景观和环境改造雕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我们做了二三十件有着比较高的艺术品位和内涵的文化景观作品和一批有艺术创意的雕塑,校园内外给予的评价还是相当好的。
当然,需要完善的地方也很多。目前我们的艺术馆太小,只有400平方米,希望能够逐渐扩大规模。另外,北航艺术馆目前只有展览的功能,未来我们将逐渐完善学术交流、收藏的功能。虽然我们的资金有限,但要把艺术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记者:高校艺术馆已经成为博物馆事业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在你看来,高校艺术馆发展普遍面临的难题是什么?有何建议?
蔡劲松:大学办艺术馆要“耐得住寂寞”。
现在各高校都重视科学文化教育,但对美育关注度不够。应当说,国家在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上是不够重视的。我在全国很多的新校区参观过,都是一样的现代化设施和建筑,缺少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内涵。
美国做过一个调查:为什么人造卫星是由苏联人而不是美国人第一个发射成功的?研究结果显示,苏联重视对人们艺术素养的培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素养的重要性。高校艺术馆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建立和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有人认为高校艺术馆要发展很困难,资金、运行机制等都是问题,其实不然。北航艺术馆每年的运营资金也就几万元,由学校拨款。首先,关键在于学校是否重视和支持,是否有适合的人来负责实施。其次,要有良好的运营模式。北航艺术馆主动引进的国内外重要展览由学校拨款运作,一般性展览的筹备和举办期间的有关宣传、布展和值班等费用,都由展览承办方来负责,我们免费提供场地,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开支。
记者:有人曾提议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高校艺术馆是否应该以此为发展目标,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殿堂?
蔡劲松:我不赞同大学艺术馆的功利性。当前,中国的大学艺术馆建设,最需要的是一种开放性的体制机制,来实现公共艺术传播、文化育人和大学“艺境”构建。然而,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仍然缺乏大学艺术馆创建、运行及开放的良好大环境。如国内一些普通高校虽然设有艺术场馆,但大多隶属于艺术院系,偶尔的展览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和开放性。我国大部分专业美术院校的美术馆,只对本校的师生免费开放,对校外参观者都要收取门票费用,这无形中为艺术教育及传播抹上了一层阴影,无形中拉大了大学与社会、艺术与观众的情感和心理距离。
大学的围墙,不应该成为阻隔文化走向大众的障碍。人们进入大学校园,希望感受到大学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宽阔的办学胸怀。北航艺术馆从建馆之初就坚持对社会开放,我们通过艺术馆这个平台,让公众在享受文化之美的同时,更深入地认识到审美艺术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我们要从大学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大学公共艺术的建设和传播,大学“艺境”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