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深圳,正赶上深圳经济特区30岁“生日”,街道两旁张灯结彩一派喜气,与之相关的文化活动接二连三地展开。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的美术作品展上,几件反映“中国油画城”大芬村的作品,留给我深刻印象。这种感触,源于在看展览之前,对大芬村有过实地的走访。
大芬油画村,位于深圳龙岗区布吉镇。来到大芬村,记者仿佛走进了油画的世界。东张西望,所见都是与绘画相关的字眼,一幢幢楼房的外墙上,挂着满是“××画廊”、“××油画工作室”的招牌,连楼梯拐角只有两三平方米的空位,也被派上了用场,堆满了画作。男女老少的画匠们,都能随手拿起一张小凳子,竖起画架画板,手执画笔就着颜料,在店门口的空地上,埋头画起画来。这种场景仿如在我老家景德镇里村所见,不同的是一个画在画布上,而景德镇的画工们是画在瓷胚或瓷板上。
美术培训业兴起
在大芬村,画家们除了作画,还由于不断有学画的学生上门,因此派生了一个相关的行当——美术培训。走进一家“龙伟艺术”文化传播公司,这是一家集培训、生产、销售一体,专营各类“行画”的企业。企业老总邓日龙告诉记者,他做美术培训的培养对象有两类人,一种是学画考学的学生,还有就是有绘画兴趣,有志创业的年轻人,他们通过半年左右的培训,可以在各艺术品公司就职。来自陕西庆阳的杨树隽是这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从西安美院科班出身的他,从事美术教育多年,2008年从北京来到大芬,除了创作油画之外,他还亲自辅导一大批大小学员。他说,在大芬,有几十家培训机构,这里有个特点,规模都不大,并且学员十分地多元,学员中有美术高考生、美术爱好者以及赋闲在家的有闲人士,因此在培训的内容上也是应需而设,培训的内容素描、色彩、国画、书法等得样样有。
在原创中提升大芬形象
对外界来讲,大芬油画村一直是行画的集散地,没有太多的个人创作。因此在业内有人把它比作会“看坏”眼睛的地方。其实不然,近几年来,当地政府通过改造大芬村环境和推出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学院背景的创作型画家,他们的作品最近两年,有11件入选全国性展览,27件入选省级展览,当中不乏获奖者。在大芬村,要谈到原创艺术,有着中式古典环境的太阳山艺术中心,是个必定要去走走的地方。100多幅高品位的油画作品错落地在四合院中展示,前后院落环境幽雅,欣赏完有着郭润文等一线画家的作品,在这里,喝上一杯清茶,感受着徐徐的凉风,体会着陈丹青给此地的题字“静境临春水,高怀仰古风”,别有一番味道。在大芬村这个油画价格偏低市场中,“太阳山”为何要走高端市场?记者从“太阳山”的女主人朱红女士那得知,1995年,她随丈夫陈求之来到深圳,成立了一个名为“太阳山”的工作室。后来,“太阳山”工作室发展成为艺术中心,搬进了大芬油画村。她说,陈求之自身是位艺术家,他始终坚守着原创的特色。他希望大芬油画村与原创艺术有更好的衔接。通过举办一系列高水平的展览、讲座,引导和提升大芬油画村整体的艺术品位。实践证明,随着“太阳山”良好的运作和在全国知名度的提高,作品销售一直不错,标价数万元甚至百万元的名家作品并没有因为在大芬而遭到冷遇。
从临摹到原创,如今,虽然行画依旧是大芬村主要创收,但随着文化产业升级的呼声渐高,一批画家怀抱着希望走进了大芬村。在这里,“艺术与市场”对接,“才华与财富”转换;在这里,满怀绘画梦想的人们展翅飞翔。
行走在大芬村,这里并没想象中的热闹,问了几家业主生意如何?均含蓄地回答“还好”。或许如陪同参观的当地友人所言,我们来得不是时候,现在是销售的淡季。他说,只有到了周末或国庆之后,人气才会旺起来。谈到大芬油画市场的形成,大芬人都会提到一个叫黄江的人。1989年,在香港经营商品画的黄江,带着十几位画工来到大芬村,租用民房开始了当时国内少有的油画加工、收购和出口的市场运作。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油画制作在这里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绘画爱好者、美术院校毕业的学生,甚至小有名气的画家纷至沓来。如今,这里已经发展成有近1000家画廊、上万名美术工作者的油画产业基地,年销售产值超5亿元的商业油画集散地,由过去外销为主,转变为六至七的生意已转向内销,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商业油画的供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