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宗师荆浩属山西沁水(图)
http://www.socang.com   2010-09-07 00:00   来源:山西新闻网

沁水历山东峡有巨石状如石鼓,巨石隐约有画,其石纹线条,酷似《匡庐图》

《匡庐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河南方面认为,古代著名画家荆浩出生于河南济源,隐居于河南林州,并早已开始了相关的旅游开发。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田同旭历经三十余年研究考证认为——山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曾经涌现出众多的文化名人,这是一笔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山西籍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中心,却大多不在山西。许多山西籍历史文化名人的里籍被外地争抢,白居易、柳宗元、司马光、关汉卿、罗贯中等等。这是一件令山西人非常痛心且遗憾的事情。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流失还在继续。

  古代著名画家荆浩,晚唐五代时隐居于太行洪谷,悉心山水画艺术,创作了不朽的传世名画《匡庐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完成了古代山水画论的奠基之作《笔法记》;其弟子关仝的山水画成就,更是青胜于蓝,史称“荆关山水”,标志了古代山水画体的完全独立与艺术成熟,荆浩因此被尊为古代山水画宗师。

  荆浩里籍长期存在争议。河南力主荆浩是河南济源人,其隐居作画的太行洪谷在河南林州,两地均早已开始了相关的旅游开发。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田同旭,三十余年来悉心查阅晋豫两地相关方志,并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认为:荆浩系山西沁水人而非河南济源人;荆浩隐居的太行洪谷,实在山西沁水境内中条山主峰历山东北麓的寺沟河洪谷。荆浩是以山西沁水寺沟河洪谷山水之地形与气势为背景,构图创作出不朽传世名画《匡庐图》,写出著名山水画论《笔法记》的。

  9月5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田同旭教授,并详细参阅了其发表在各学术期刊上的相关论文。

  北宋画论误记

  记载荆浩的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艺文志》:“荆浩《笔法记》一卷,浩称洪谷子。”但并未言明荆浩里籍何处,太行洪谷位于何处。

  北宋真宗时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纪艺上》则记:“荆浩,河内人。博雅好古,善画山水。”河内指河南境内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地区,济源位于这一地区。后世论及荆浩时,遂多以郭氏之说为参照。宋仁宗时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山书门第二》记:“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业儒,博通经史,善属文。”

  河南沁水,指今河南济源。河南济源在隋朝以前,曾以沁水为县名。有学者因此认为,荆浩隐居作画的太行洪谷,位于河南济源境内。而检索乾隆《河南通志》,并没有发现关于荆浩的记载;乾隆《济源县志·识余》仅过录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文,民国《林县志》仅在《人物·流寓》中,综合郭氏之文与荆浩《笔法记》之文,非常低调地记载了荆浩一条资料。所以要认定荆浩是济源人,太行洪谷位于林县(今林州),还需要证据支持。

  然而,在山西古代方志中,对荆浩为山西沁水人,太行洪谷在山西沁水境内,都有明确的记载。雍正《山西通志》之《山川》《古迹》《人物》《经籍》《杂志》诸卷,共载有关于荆浩的9条资料。其《山川·泽州府·沁水县》记:“洪谷,唐洪谷子荆浩,字浩然,隐太行洪谷。工丹青,尤长山水,为唐季之冠,所谓荆关董巨也。”雍正《泽州府志》之《山川》《古迹》,皆记山西泽州沁水境内有洪谷,其《人物志·技术》载:“荆浩,唐末沁水人。善画,世称荆关董巨,为画家正宗。”现存康熙、嘉庆、光绪三部《沁水县志·古迹》皆记:“洪谷,唐末荆浩隐居此,因自号洪谷子。”《人物·隐逸》又记:“荆浩,字浩然,隐洪谷,自号洪谷子。工丹青,尤长山水,为唐末之冠,关仝师之。尝作《山水诀》。”

  山西有如此多的古代文献明确记载为证,荆浩里籍山西沁水,其隐居作画的太行洪谷就在山西沁水境内,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么,何以北宋几种画论皆记荆浩为河内沁水人,或河南沁水人呢?北宋几种画论都犯了一个历史错误,即把晚唐五代时的“沁水县”,误认为河南沁水而非山西沁水。

  河南济源因有源出山西的沁河流经其境,两汉、西晋时曾名沁水县,北齐时废止;又因河南济源位于古济水发源之地,隋代开皇年正式改称济源县,延及唐宋以来,县名济源至今沿革不变。同样,山西沁水在汉代也曾名沁水县,后一度废止而名永宁县,或隶端氏县,隋代开皇年正式复用沁水县,延及唐宋以来,沿革至今不变。所以,无论是晚唐五代,还是北宋时的沁水,皆指山西沁水而非指河南沁水。隋代开皇年是个明显界线。

  洪谷确在沁水

  “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荆浩的传世名画《匡庐图》所描绘的山水原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庐山。《匡庐图》画面山水,确实很像庐山。但经研究与考证,美术界目前普遍认为,该画传达的是北方山水的神韵与气派。

  那么《匡庐图》何以叫“匡庐图”呢?原来,在宋代以前并无画题,画的题目大都是后人著录时根据画中的内容而拟定。元代内府收藏此画时,画家柯九思用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意在此画题跋:“岚渍晴熏滴翠浓,苍松绝壁影重重。瀑流飞下三千尺,写出庐山五老峰。”到了清代,《匡庐图》进入乾隆御府,乾隆召集朝臣鉴赏此画,认为画中所画为江南庐山,因为“匡庐”是庐山的别称,乾隆遂将此画御定为《匡庐图》。“山雨未晴岚气湿,溪流欲尽水声微。”宋代诗人徐范这样描绘太行美景。历代文人墨客对太行山多有激赏之词。太行山巍峨高峻,溪水潺潺,清幽之至,根据《沁水县志》《泽州府志》《山西通志》的明确记载,荆浩隐居作画的太行洪谷,就位于山西沁水境内。

  荆浩《笔法记》所记洪谷山水环境特征:“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峡谷中有山溪,两岸峭壁对立如门户,到处怪石,满山松柏。且有“神钲山”、“大岩扉”、“石鼓岩”等几个地名。

  依据《沁水县志》所记洪谷位置,《笔法记》所记洪谷山水特征,结合当地民间传说,荆浩隐居作画的太行洪谷,位于沁水西南中条山主峰历山东北麓南阳村附近的寺沟河洪谷。众所周知,中条山是太行山系延及西南的余脉。

  中条山满山松柏,多属原始森林;山多奇峰,耸立挺拔;峡谷中时见飞瀑,且多巨石。寺沟河发源于中条山主峰历山东麓,由南而北流入南阳河,是个长约15公里的大峡谷,因峡谷中有青莲寺而得名。峡谷中每每山崖壁立相对,有如门扉,随处可见松柏悬挂崖岸。

  由南阳入峡谷,南行三五里,有一五六户人家的村庄,名寺火庄。村南西向有一河谷,即洪谷;洪谷有山溪,奔泻而下,俗称洪谷河;洪谷河平时清澈,每遇雨季,水流混浊,洪谷因此得名。顺洪谷登山,山半丛林中有废弃古寺,即青莲寺,又名青禅寺。《沁水县志·祠祀》记:“青莲寺,内有欸月台。”青莲寺背后山坡,较为平缓,约二三里处,突兀拔起几座山峰,高耸入云,最高峰名望谷峰。

  寺沟河谷山水环境,与荆浩《笔法记》所记洪谷山水环境,非常相似吻合。结合当地民间传说,可以认定,位于寺沟河谷中的洪谷谷口寺火庄,便是荆浩隐居太行洪谷的结庐之地,村边恰有八九亩耕地。

  实地考察论证

  将《匡庐图》所绘之景,与山西沁水寺沟河谷周边的历山山水的布局排列进行对照,还真的可以找到荆浩《笔法记》所记神钲山、大岩扉、石鼓岩等地名。

  神钲山者,言其山势如鼓状。寺火庄南入峡谷不远处,有一突然孤立拔起的鼓状山峰,当地乡民俗称小寨上,即神钲山。

  大岩扉者,言其山崖状如门户。寺火庄西南六七里有下川村,村西里许有一山峰,峭立如壁。远望山壁,有一门阙图案,乡民俗称石门山,即大岩扉。同时,寺火庄再南约2.5公里历山东峡尽处绝顶,横卧一山崖,长达数里,高约百米,陡峭壁立如城墙。山崖中段,突然裂豁,宽约30米,两边山崖直立,山崖由地而上六七十米处,中有天然石桥相连,景观非常奇特,远望犹如城阙,也状如大岩扉。

  石鼓岩者,言一巨石状如石鼓。寺火庄再南约2.5公里历山东峡,峡谷中到处奇石怪石,其中有一巨石,状如石鼓。令人惊异的是,巨石隐约有画,其石纹线条,俨然酷似《匡庐图》画面线条。当地传说荆浩便是在这一巨石前,遇其《笔法记》所记“吾之所居,即石鼓岩间,所字,即石鼓岩子也”之老叟,得山水画真传,作成《笔法记》,画出《匡庐图》的。

  如果站在神钲山顶,远望整个寺沟河谷山水布局,还有一个明显感觉,即寺沟河谷山水布局,几乎与荆浩《匡庐图》中山水构图基本相似。

  整个寺沟河谷山水布局,可分三层:河谷寺火庄海拔1060米,村边约八九亩耕地可供耕食,寺沟河流经寺火庄,顺峡谷而出。寺火庄应是荆浩《匡庐图》近景所绘河流与草庐。寺沟河洪谷两侧各有一山,北侧山半丛林中青莲寺海拔1110米,寺侧洪谷山溪在两山之间飞流而下。其山势水流,与荆浩《匡庐图》中景有石阶、丛林、矮峰、寺院,两山之间夹一飞瀑之构图,基本相似。青莲寺背后山坡较为平缓,约二三里处,突兀拔起几座山峰,高耸入云,最高峰名望谷峰,海拔高达1590米。寺沟河洪谷山水布局,以及神韵气派,与荆浩《笔法记》所载太行洪谷的山水环境基本相符。

  河南率先开发

  “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历代画史画论著作都爱引用荆浩这几句话。

  荆浩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他的作品被奉为宋画典范。

  虽然荆浩的出生地及隐居地长期存在争议。但河南方面一直认为,荆浩出生于河南济源,隐居于河南林州,并早已开始了相关的旅游开发。

  如今,河南济源已投资修建了荆浩纪念馆,又依据荆浩隐居作画的“太行洪谷”,兴建了号称全国最大的“九里沟”写生基地以及荆浩书画院。河南林州开发的以荆浩为主题的洪谷山景区,已颇具知名度。景区还曾辗转托人以荆浩故里之名,请国学泰斗启功先生题写“洪谷山”和“荆浩隐居地”,启老怀着对一代宗师的崇敬之情欣然题字。

  而我省在此方面动作迟缓。

  田同旭教授认为,晋城市应当对荆浩这位在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给予重视。他建议晋城市有关部门,像对待陈廷敬、赵树理那样,将荆浩摆到应有的高度认识、研究、开发。可以成立荆浩研究会,不定期邀请全国文化名人来晋城做有关交流与探讨;以荆浩故里之名邀请全国画家来历山写生;举办国家级太行山水邀请画展等等。总之,应将这位中国画坛宗师的文化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以此打造晋城市旅游产业的又一张文化王牌。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山水画宗师 荆浩 山西沁水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古董法拉利429万美元被拍卖(图) 古董法拉利429万美元被拍卖(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苏富比尤伦斯藏品拍卖掀起中国当代艺术高潮,并刷新纪录(图) 苏富比尤伦斯藏品拍卖掀起中国当代艺术高潮,并刷新纪录(图) 雕漆神技 雕漆神技 鬼斧神工(图) 废品堆里拣出的珍宝:西周环带纹鼎赏析(图) 废品堆里拣出的珍宝:西周环带纹鼎赏析(图) “乾隆御用清宫壶王”大全套全国正式首发 “乾隆御用清宫壶王”大全套全国正式首发 揽一缕欧洲的阳光带给杭城 揽一缕欧洲的阳光带给杭城 杭州民进书画院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图) 杭州民进书画院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