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处罕见旧石器时代遗址 揭秘三万年前的四川
http://www.socang.com 2010-09-03 11:16 来源:
8月下旬,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传出:简阳龙垭村发现了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东方剑齿象牙及上万动物骨骼化石、人类工具,被中科院专家称为十分罕见。
3万年前的四川什么样?那时的先民过着怎样的生活?目前我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不到2000处,四川境内更是少之又少。这处新发现的龙垭遗址,是我省继“资阳人”和富林遗址后,第三处旧石器时代留下的重要痕迹。当专家们顺着这些零星的线索探询时,古川人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
龙垭遗址:
川人曾以大象为食物
发掘时间:2010年 发现地点:简阳市简城镇龙垭村
3万年前,在龙泉山东麓的一片大森林中,一群身着兽皮的人,手持石头制作成的工具,在寻找可以击杀的野兽。突然,森林的深处传来几声怒吼和撕咬,只见数头猛虎正在围攻三头大象,人们慢慢地围过去……
当记者站在龙垭村一个普通农家小楼的屋后,看到仅100平方米大的发掘现场时,耳边听到专家还原出的3万年前川人生活场景。
最早发现龙垭遗址的,是龙垭村村民黄继康、黄俊父子。今年4月,黄家父子决定砍掉小楼后面的几棵枇杷树盖一排猪圈,挖到一些小碎片,他们没在意。下旬的一天中午,正在铲土的黄俊发现一段黑白相间的东西,觉得惊奇,连忙叫来父亲一起挖,竟然发现有两三米长。有点文物意识的黄继康“觉得不对头”,立即打110报警,但警方赶来看了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当日下午,市文管所赶到现场,清理出两根分别长3米和2.2米的象牙。
随后,两根象牙被送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鉴定,被认定为东方剑齿象象牙化石。东方剑齿象生存的时间为距今约1.5万年至3万年,小乡村里的发现令考古专家震惊和兴奋。
7月14日,考古工作人员正式入场进行抢救性发掘,之后的发掘让他们惊讶:有数百件大砾石石器、骨器、饰品,上千动物骨骼化石……这些动物骨骼包括象、鹿、豪猪、羊及猫科动物,象骨上还有砍砸痕迹和啃咬痕迹。
“遗址面积如此之小,发现的器物却如此之多。”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陈苇告诉记者,遗址离地表也不过两米,上面为庄稼地。3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能在这种条件下完好保存下来,实为罕见。考古工作人员对遗址周围100米内进行了钻探,可再也没有发现此类遗存。
“龙垭遗址将改写四川考古史。”专家们认为,在此发现的动物骨骼和石器不但体现了3万年前人类的活动遗迹,还体现了当时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可据此探讨当时沱江流域的环境等问题。
更让专家兴奋的是,龙垭遗址为揭示“资阳人”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材料。
【未解之谜】龙垭遗址与“资阳人”同位于沱江流域,时间比“资阳人”晚,却比富林遗址早。它与这两处发现之间是否有关系?三个地方的川人当时是否有文化交流?专家们期待能在发掘中找到答案。
“资阳人”:川人最早的祖先
发掘时间:1951年 发现地点:资阳市雁江区黄鳝溪
高高的眉骨,犯有严重的牙病,年约50多岁的女性,这就是目前发现的川人祖先——“资阳人”。或许,她是部落的首领,坚毅刚强,面对猛兽或异族的侵袭胸有成竹、指挥若定。
这不是猜测,是专家根据复原的“资阳人”头骨化石进行的设想。
龙垭遗址的发现,让与其相距40公里的“资阳人”遗址再次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
“这个轰动世界的发掘,是在1951年修建成渝铁路的时候。”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陈苇说,在资阳九曲河一号桥墩右侧的泥坑里,考古工作人员捧出了这件远古人类的头骨化石,“是一块较为完整的头骨,面骨保存有上颌骨的一部分”。能看出头骨较小,表面平滑圆润,额结节和顶结节都明显突起,额部较丰满,头骨内面骨缝几乎全部愈合,说明属于老年女性个体。并且仅存一颗牙齿。
这件头骨保留了若干较原始的性质。比如,眉嵴比同龄同性的现代人显著,两内侧端几乎相连;前囟点位置较现代人的靠后;颞骨鳞部较低矮而平整,弧度较现代人小,从而表明其脑量不大。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裴文中、吴汝康等专家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认定该化石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阶段的化石,远比“北京人”进步,但比“山顶洞人”原始,为3万5千多年前的女性头骨化石,是四川人的祖先。
陈苇说,1980年以来,有关单位对“资阳人”地层多次进行考察,采集了不同层位的动植物化石,进行了放射性碳素断代和铀系法断代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地点附近地层堆积比较复杂,最早可到4万年前。“近年来,在资阳人化石出土地点以西170余米处的砾石层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许多打制石器。原料多为石英岩砾石,制作方法和类型与铜梁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相似。”
【未解之谜】3万多年前的四川盆地有着怎样的环境?川人是如何生活的?又创造出了什么样的文化?这些疑问并未得到充分解答。
富林遗址:
和“北京人”有关系吗
发掘时间:1972年、2009年、2010年 发现地点:汉源县富林镇
2万年前,大渡河水汹涌奔腾,山上是茂密的树林。清晨,男人们从河边的茅草屋出发,到山上去打猎。女人们在阳光下用石针缝制兽皮,孩子们在周围嬉戏。傍晚,男人们扛着宰杀的猎物回家。女人们连忙拿到河边去清洗,用石片刮肉剔骨……
最早发现富林遗址是1960年,地质工作者进行地质勘探,在那里发现了100多件动物化石和石制品。可是,直到1972年,考古工作人员才对该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发掘结果让当时的专家们吃惊,出土了4500多件文物标本!”从去年至今年,富林遗址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上万件石器。细小的石针、薄薄的石片、尖尖的石锛,一件件生活用具勾勒出2万年前川人的生活画卷。
陈苇告诉记者,上万件石器以燧石为主要原料,形制偏小,依靠锤击法进行剥片,是典型的小石器,石片上有刮动物肌腱留下的痕迹。但令他们更吃惊的是,在遗址中发现了打击石片的台面,他们推测那是石器加工的场所。为了确定石器分类,他们还在现场进行了模拟实验。
“从过去的研究看,小石器一般出现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是生产细石器。”富林遗址出土的石器让专家疑惑。如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采集的碳14标本、动物骨骼等送到北京进行检测,希望能确定富林遗址的确切年代。
【未解之谜】2万前人类已经有文化交流?还是这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自发形成的文化?富林遗址的石器与周口店、峙峪系等地点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器物相近似,那么古川人和“北京人”会不会有关系?
链接
据专家们研究,四川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按其文化特点的异同,可以初步分4个区域:大渡河流域的富林文化,岷江流域的成都羊子山土台基址下层文化,沱江流域溪河沿岸的鲤鱼桥文化和沱江流域的铜梁文化。所以,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四川地区就已初步形成了若干区域性文化中心。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考古 中华文明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