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玉大师孟宪清的“拾荒”人生(图)
http://www.socang.com   2010-09-02 13:47   来源:

  他,朴实而不失典雅。沧桑而不失矫健,这是一块强大的磁铁,牢牢地吸引着我们,领着我们一同走近这块黄金探宝之地。他此生探宝无数,足迹踏遍千山万水,这就是中国藏玉大师孟宪清,人称“玉疯子”。

  记者初识孟宪清,其人神清气爽,音质洪亮,眼神锐利,身板笔挺,似充满了无限活力。

  古,古董奇缘

  其父孟海泉1949年便进入故宫从事古董修复工作,是中国第一代古董专家,也是一位对古董如痴如醉之人,无论工作还是在家,三句不离本行,满口皆是古董。孟宪清是追随着古董而来,也注定了他的一生将与古董有解不开的缘。

  受家学熏陶,3岁的孟宪清跟随父亲做了四年的童子工,直至7岁入学。在这段时间里,幼小的心灵既播下了“古缘”之种。

  在做青铜器修复当中,中国有一门手艺叫“错金银”,现已濒临失传。在铜器上刻“饕餮纹”,用一种化学效应将金或银与铜器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然而“古痴”孟海泉在故宫修复厂工作期间,潜心研究,破译了此手艺并将其学会。

  1977年,时逢上山下乡时期,孟宪清正值二十出头,此时他正在顺义县龙湾屯插队。在农村,他看到老农家有一些古董,就开始用一些从北京带来的果脯与之交换,再带回家慢慢研究。对孟宪清来说,这段时间既成为他开始收藏古玩的启蒙阶段。时至今日,孟宪清的藏品生涯已刻上了33道年轮的划痕。

  灵,如玉人生

  在收藏的33年中,孟宪清的藏品无数,种类繁多,但唯独爱玉,仅玉器的收猎已不胜枚举。孟宪清说,美石者为玉,因其可以把玩,可以随身携带,而且玉器是唯一贯穿整个历史的载体。中国人自古钟情于玉,在远古时代,玉非老百姓可以把玩的,它是一个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人,亦如玉,有的人打磨了自己,他就成了玉;打磨得越好,价值就越高。有人守着自己的玉一辈子不打磨,他就一辈子只能是块不值钱的石头。

  玉,本天然而成,而孟宪清的人生追求亦是崇尚自然,志在成为一个“散仙”。他非常喜爱李大钊的诗句,“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

  陈毅的《一闲》,“志士嗟日短,愁人知夜长;我则异其趣,一闲对百忙。”一生都在追求人生的自由,在平淡中显露的自然。

  孟宪清不讲究吃,不讲究穿,只对古董“讲究”,所以他在鉴定古董时如同对待自己人生一般慎重。当然,除了古董,他有多姿多彩的生活,他学过美声,做过调酒师,接触过美容美发,谱过曲,还成立了北京第一家乐团——绿野轻音乐团等,爱好不可谓不广泛。

  孟宪清如此爱玉,把玉当作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其说孟宪清挖掘了玉的绝世精美,不如说,玉就是孟老师的人生写照,存于天然,始于天然,如玉人生。

  精,神奇眼力

  当记者问到对古玩的理解,孟宪清笑了笑说:“只有两个字,就是“墓气”,凡古玩者皆有一个“老气”在上面,刻满了历史沧桑的纹路。”

  “鉴定古玩没有固定的模式,天天看,看多了就能明白,新老之间就存在一个气息的不同,摆在一块,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其年代的问题。看古董如看人,没有特定的标准可言。”孟宪清接着说。

  在谈话间,记者细琢了孟宪清的眼睛,在眼角边上印有数轮皱纹,但仍然掩盖不了这双锐利神奇的目光。一件古玩在前,这双锋利的眼睛便能分辨其优劣是非来。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鉴定古董没有一个固定的框框去学,照书依葫芦画瓢则永远难以跨进真正的鉴宝大门。

  孟宪清说到,“在古玩圈没有老师可言,几千年的文明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弄明白的,最多是一个先行者和后来者的区别。要做好一名古玩鉴赏者,最重要的则在于实践在于积累。首先要喜欢它,然后用心去读懂它。”

  怪,做“保管员”

  孟宪清说,在古玩的世界,我们永远无法给一个历史盖棺定论,昨天的发现也许会被今天的发现所推翻,而我们只有不断的探求。

  在古玩界,他是赫赫有名的大玩家,顶级的鉴宝大师。然而平素里却为人低调,曾受多方邀请委以重任,都为其婉言谢绝,因其只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历朝历代,从最早的八千年前到民国时期,凡是“老的”他都爱,都收藏殆尽,但他总笑称自己只是一个“保管员”,将散落各地的古董收藏起来,保护起来,最后展示给众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后终是国家的。

  平日里,孟宪清经常带领探宝旅行社的成员到世界各处捡漏。地摊、古玩城、农村等各个角落,都是他们眼中的藏宝之地。孟宪清他们独独希望能在古玩的世界里探寻历史的痕迹。

  素日里,找孟宪清鉴宝的人很多,但是他从不收取费用。他认为,人家能找我来鉴定,说明他对我的信任。如今,他能得到别人对其今日的尊敬,究其原因,皆是他亦一直都尊重着别人。然而在他眼中的成功,也即四个简单的要素:第一,得自己行;其二,得别人说你行;其三,说你行的那个人也得行;最后,你得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孟宪清对记者说,“若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但在这中间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还是自己的能力。”

  如果说,孟宪清说是一位历史的拾荒者,那么他就是在拾捡着人类所丢弃的真善美。他没有刻意造作,只是很自然的将自己最本质的东西展示在世人的放大镜下,供人鉴证。在人眼里,他的一生都在收藏,藏品无数;但在他自己眼中,他其实是在收集自己的人生。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收藏大师 艺术人生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