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营博物馆调查:江苏第一民营博物馆险被拆(图)
http://www.socang.com   2010-08-23 10:26   来源:

南京民营博物馆调查:江苏第一民营博物馆险被拆

等待开放的“大观园”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藏品太少 CFP

  你听说过间谍博物馆吗?这馆在南京,洋人不准进。你是否走进过秦淮河畔的钟表博物馆,透过那些难得一见的钟表来领略时间的隐喻。你对小偷的历史是否感兴趣?你想不想尝试自己做做竹刻……

  1996年,国家批准民间资本建博物馆,自此观复古典博物馆等第一批民办博物馆纷纷涌现。据国家文物局统计,中国目前拥有超过2970家博物馆,其中登记在册的民办博物馆近400家,而这个数字正逐年递增。目前南京市登记在册的56家博物馆中,民博就有10家,未注册的更多。它们大多在这座城市里安静低调,如隐士般栖居,等待被瞩目。

  首家民营博物馆漂流记

  在业内颇有声望的马未都,正日益焦灼。让他不安的,是他视如生命的观复,将不得不面临着因为拆迁而有可能关门的尴尬。

  因城市规划,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大山子附近开始拆迁,这里正是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所在地。目前,这一区域已经基本拆迁完毕,独留下观复成为“孤岛”。按照规划,这里将是一片绿地。

  这不是第一次,可能也不是最后一次。

  1996年10月,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获准成立,成为新中国的第一家民办博物馆。1997年1月观复在北京琉璃厂开馆,2001年搬迁到南竿街,2004年又搬到了现在的东北五环外,14年来,观复声望日隆,但地理位置却日渐远离城市中心。

  通过定期策划组织专题展览、举办文化交流讲座等,加上成功的宣传和管理模式,观复博物馆名声在外,也因此成为业内人士评价的“惟一没有政府拨款,能够经营持平的博物馆”。

  马未都是个名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等。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1992年至今出版多部有关收藏的著作,在《百家讲坛》彻底走红。但即便如他这样的名人,也面临博物馆被拆迁的尴尬。

  江苏“第一民博”险被拆

  拆迁的力量,总是让势单力薄的民办博物馆害怕。江苏第一家民办博物馆——王伯沆周法高纪念馆,也曾经险些被拆。

  8月13日,38.4℃的高温焖烧着南京城,但从中华门城堡东侧沿着明城墙脚下走进一个叫边营的地方,层叠的民房之中,隐约看见这座纪念馆,很不显眼,却很清凉。

  这座纪念馆原是国学大师王伯沆先生的故居。1994年,南京市对边营一带进行改造拆迁,这座故居也被列入了拆迁范围。

  后来,王伯沆之女、周法高之妻王绵专门从台湾赶回南京,多方呼吁,申请保留故居,几经周折,这座古宅方得以保全。1998年,这座老宅摇身变成了展示王伯沆、周法高两人生前收藏物的私人博物馆。也因此成为了江苏省第一家民办博物馆。

  可是这座安静的纪念馆中,却没有一个参观者。

  “馆不大,但东西不少,一开门,那就是钱啊!”金瑚是这里的看门人,也是王伯沆的亲戚,按照辈分,他的外婆是王伯沆的亲姐姐,除了搞卫生,每次开馆的时候,还有一个讲解员来这里讲解,“也是需要付钱的”,金瑚说,这笔费用都是周世箴给的。

  周世箴是周法高的女儿,是台湾东海大学的教授,每年5月至10月,她都会从台湾搬来南京,住进这栋老宅子里,“这段时间的周末,纪念馆才开,其他时间都关着。”

  龟鳖博物馆无人问津

  事实上,在南京,类似的民办博物馆,远比王伯沆周法高纪念馆要尴尬得多。

  1989年国庆节前夕,龟鳖自然博物馆顺利开馆。这座位于广州路乌龙潭公园内的博物馆,系由乌龙潭公园管理处原主任周久发老先生创立,占地6000平方米。

  建立之初,馆内收有中外龟鳖80余种,占世界已知龟鳖品种的36.4%,数量达千只,还收藏了距今已有一万五千年的陆龟化石一副。这里也成了交流、探讨龟鳖的科研、养殖和开发及中国龟文化探讨的活动中心,兴盛一时。

  据了解,自从周久发退休后,馆里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引进新的活龟鳖和相关展品了。从2001年前后开始,龟鳖馆因布局采光不好、陈列场地不够,同时又有不少龟鳖因水土不服而染病死亡后,展品逐年减少。

  如今的龟鳖自然博物馆,门口的石雕大龟孤独地“守”在馆外,乌龙潭公园里稀疏的人群过而不入,几乎没人注意到这个博物馆的存在。

  坚守的抗战博物馆

  位于铁心桥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也并不热闹,除了周末和周一闭馆,其他时间都免费开放。

  “成本当然有,但是,我有能力让这个馆一直开着。”馆长吴先斌的办公室就在博物馆楼上。他是一个企业家,有一个很大的产业。但是,他又是个富有激情的理想主义者,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跟抗日有关的史料后,一发不可收拾,收集此类史料,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但吴先斌的热情,并没有被众多人“领情”。数日的连续走访,记者发现这座博物馆内,除了一名门卫恪尽职守外,鲜见参观者。而为了节省成本,门卫也关掉了博物馆内的空调和大部分电灯。

  吴先斌并不否认这一事实。他认为跟天气太热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 “博物馆”相对专业比较枯燥,“只有那些有点兴趣,有点想法的人才会来参观”。

  事实上,吴先斌一直在持续地将一些新的理念注入自己的这座博物馆。他先是联合几个大学的学者和志愿者,走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对他们进行影音资料的取证保全工作。他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终有一天会体现出巨大的价值。

  竹刻博物馆有钱有活力

  金陵竹刻是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类之一,享有“大璞不斫”,“寸竹寸金”之美誉,明时一度繁盛,甚至成为宫廷文化。可时过境迁,如今的南京城,鲜见竹刻匠。

  “我只是半路出家。”2003年,一次机缘巧合,经商的谷正宏与竹刻邂逅,一见钟情。之后,他多方拜师学艺,得以竹刻入门。同年,他在总统府建立了一间金陵竹刻工作室,交流展示竹刻文化。可一间小小的工作室并不能挽救竹刻的日益衰微, 2009年,谷正宏决心申请建立金陵竹刻博物馆,将这门艺术更好地保留下去。

  “馆好开,但活得好,才更重要。”谷正宏有他自己的绝招。个性加上产业运作,是他认定的发展之路。

  谷正宏手中有众多渠道与资源,他联合著名的竹刻艺术家设计开发了一系列个性的竹刻产品,在自己的竹刻加工厂中生产,而这些竹扇、竹雕、竹工艺品进入市场后,换来了资金。

  有了钱,博物馆便有了持续的发展后劲。“文化最重要的是能够传承下去,这也是我开博物馆的初衷之一。”而孩子是他的重要目标。谷正宏说,自去年11月开馆以来,他定期组织中小学生、高校学生参观竹刻馆,多的时候每天有两三百人。“我想让南京的孩子长大以后除了云锦、昆曲,还能知道竹刻。”

  六月初,谷正宏在自家博物馆楼下开了一间艺术沙龙,每期讨论固定主题,吸引了大批竹刻艺术家和爱好者,接下来,谷正宏还准备开设社区体验馆和竹刻兴趣班,“孩子和老人都可以来体验,让竹刻回归民间它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目前,金陵竹刻艺术已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政府着力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我不可能一直向政府要钱,只有将品牌和产业结合,才能将金陵竹刻推向顶峰。” 谷正宏认为自己正走在民办博物馆的探索之路上,即便中间有艰辛,但是他始终看得到巨大的希望。

  “大观园”藏品屈指可数

  喝的是曹雪芹酒,品的是贾母茶,服务的是“金陵十二钗”,红楼宴后再听上几折昆曲,“你说好不好?”

  这些都是江宁织造府馆长,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一直以来对江宁织造府的发展构想。从梦想到现实,江宁织造府博物馆的建造史就如同它想要展示的那部《红楼梦》一般,经历了几代人的书写,恩怨辛酸、利益博弈,其一砖一瓦都映照了世相种种,正是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在中国或许90%的人没有看过《红楼梦》,但却少有人没听说过《红楼梦》的大观园,而大观园的雏形就是江宁织造府。

  江宁织造府在南京,这一点基本上是红学界公认的,曹雪芹出生在南京也是毋庸置疑的。南京拥有红楼这一精品文化,“却一直没有人去运作它。”徐湖平对此一直表示惋惜。

  1984年,大行宫小学施工工地上,挖掘出了太湖石和一些丝织染料,江宁织造府的遗址就此被确定,重建至此有了依据。但由于投资巨大,直到2002年才有浙江广厦集团愿意接手开发,2006年才正式兴建,但主体落成两年,至今却迟迟难以开馆。

  耗资7亿,占地约1.87万平方米,这座由两院院士吴良镛设计的园林式博物馆,一直被他当成自己的封山之作而不遗余力。“这几年,大的结构改动就有五次,小的有两三千处,前几天,吴老还发了十几处的改动意见过来。”

  说到江宁织造府,徐湖平也带有一丝无奈,这位前南京博物院院长手头曾有40万件文物供他支配调遣,可现在,他三楼的办公室内,除了办公桌,椅子和一些用具,就只有墙上他捐出的周汝昌、冯其庸25年前的墨宝,是这个博物馆仅有的文物。

  “维持这座博物馆的运作,一年至少需要两千万。”徐湖平将来还是计划收门票,这样可以和旅行社合作来增加一些收入,一楼的展厅,可以对外出租,办画展;博物馆里有很好的报告厅,可以举办拍卖会;红楼宴也可以创收。

  “老人、孩子都可以免费参观,定期免费开放,江苏的红学家还可以把这里当作研究基地……”

  在徐湖平心里一直有一个宏大的计划,等到2013年,曹雪芹诞辰250周年,他可以借此契机举办大型的系列活动,“那时候,南京会站上国际舞台,而红楼文化将散发它崭新的光彩。”

  至于这座备受期待的博物馆何时能开馆迎宾,徐湖平说,他正在全力期待。

  民博,想说爱你不容易

  走进成贤街43号,在消协、社科院等十几个牌子中找到南京文物局,爬上五楼向右转,在走廊的尽头找到博物馆处。

  推门进去,满目皆书,墙上老旧的空调外贴了一张穿了孔洞的塑料纸,“空调太旧,不这么弄会滴水。”南京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张国祥解释的语气中带了些许歉意。

  “南京的民博,生存得并不太好,目前政府对它们没有任何实质的优惠政策,许多民博根本不愿注册,注册也只是受管束。”张国祥说。

  1996年,国家在《文物法》中界定了“民办非企业”的概念,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其中,自此,民办博物馆摆脱了“黑户”的概念,有了合法身份。但十多年过去了,依旧没有一部法律可以为民博设定一个标准门槛。

  “我们只能初审,审批权都在民政局。原则上有个200平米的展厅能接待观众,有一定的藏品能开馆,我们也就得批。”张国祥说,文物局只能指导业务,但事实上,这个业务也无从指导起。至于“这个博物馆协会,国家不给一分钱经费,我想办个活动也难。”

  聊到一半,办公室停电了,在这个酷暑的上午,灼热的空气让人窒息。张国祥略微推开了旁边的窗。南京民博的发展似乎也是如此,要在沉闷之中找出一丝清凉的出口。

  “办得好的都是有财团和企业支持的。”张国祥说,没有资金来源,民博根本不可能支持下去。

  “南京从来不缺文人、不缺藏家、不缺文化,但是缺了推手。”

  “这个推手应该是谁?国家、个人还是企业财团?”

  “其实都可以。”

  张国祥说,他曾经问过台湾一家民办博物馆的馆长,你们难道不缺钱吗?“可那位馆长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花钱,花好钱。”在台湾,“只要博物馆有好的项目,政府都会拨出专项基金。”张国祥说,“其实我们也可以学习。”

  张国祥说,目前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基金会,这些文化基金会负责了许多民博的资金运作。可江苏省目前只有一家文化基金会在无锡,还不太涉猎博物馆领域。

  “现在申办基金会程序上太复杂,文化基金会又是公益性质的,有几个人愿意做?”

  金陵文化博物馆是让他印象深刻的一家民博,“里面的铜器、玉器有不少是珍品,它的主人曾说,他提供藏品,政府应当帮助他们向社会推广。”张国祥说,鼓楼区政府有意重修魏源故居,打算跟金陵文化合作,将其藏品在里面展出。“这样,故居就不是只有一座空房子,也给了民办博物馆一个推广的场所。”

  今年1月,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一个《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如果这些意见可以具体细化,并且落实下去,民办博物馆会有起色的。”张国祥说。

  “博物馆本身是一个文化品牌,能够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南京应当是一座文化名城。”

  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

  没让孩子爱上博物馆是失败

  柒周刊:目前民办博物馆的生存状况并不算良好,您怎么看?

  徐湖平:民办博物馆的不断兴盛是中国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中国现在两千多座博物馆,接近九成是国家所有。日本有一万多家博物馆,但绝大多数都是民办的。在中国,民办博物馆是国有博物馆最好的补充。

  柒周刊:为什么说民博是国博最好的补充?

  徐湖平:南京博物院有40万件文物,可我一次只能展出3000多件,每年轮着展,可以展很多年。不如让社会上的资金去搜集这些东西,把它展示出来,这样不是更好吗?

  柒周刊:现在众多观点认为,民办博物馆的困境根源就是缺乏资金和国家政策扶持,您怎么认为?

  徐湖平:运作博物馆确实需要钱,但钱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要改变的是运作博物馆的理念。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忌讳谈钱,谈产业,认为财团投资博物馆就是动机不纯。但事实上这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能保护文化,回报社会,我们就没有计较的必要。

  利用社会财力来办馆,发展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种灵活的发展模式。

  柒周刊:南京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究竟是什么,让博物馆缺少了观众?

  徐湖平:我们的博物馆没有把自己宣传出去,没有让公众知道。现在网络发达了,但是你到网上搜搜,有几家博物馆做出了自己的网站,而且做得好?这是很让人痛心的。话说回来,博物馆没有观众,也说明我们没有把自己做好,没有做出让公众感兴趣的展览、活动,没有特色。

  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让孩子爱上博物馆,这是一种失败。

  柒周刊:您认为中国的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之路在何方?

  徐湖平:特色是最重要的。我去过日本20几次,参观了几百家私人博物馆,许多都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的主题都很奇妙,比如啤酒博物馆、服装博物馆,在欧洲还有一家奶瓶博物馆。这些东西都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会让老百姓感兴趣。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内涵和精品运作。比如在法国很著名的香水文化,他们将其做成了体验式的博物馆,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到香水的历史、制造过程和品鉴方法,你还可以尝试制作。我们在这些方面还做得很不够。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民营博物馆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