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折射汉字书写危机
http://www.socang.com   2010-08-16 11:01   来源:
  逾八成受访者表示“写字有困难”——

  南京某出版社职员小沈准备休年假,办公室打印机坏了,他只好手写休假报告。没想到短短几十个字居然有三四个“卡壳”,还是常用字,他不得不求助于电脑——小沈的遭遇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多家知名网站此前发起的相关调查表明,逾八成参与调查者经常会“提笔忘字”。美国《洛杉矶时报》日前也载文称,手机输入及电脑打字正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写字了。这一现象令人忧心,有人呼吁: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住鼠标忘了笔杆”,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现象:以前担心字写得不好看,现在发愁不会写

  “我大学时字写得还不错,没想到毕业才3年居然退化得这么厉害!”小沈向记者苦笑道,他表示,周围同事或多或少也存在这一问题,“以前担心字写得不好看,现在发愁不会写了。”而凤凰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此前发起的相关调查中,“提笔忘字”者高达80%以上。

  即便每天都写字的中小学生,也越来越“不会写字”。有30多年高考语文阅卷经验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永康告诉记者:“中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日益严重,这一点从历届高考作文答卷中就能看出。”他举例说,有一年高考作文题是“答案是丰富多采的”,结果一半以上学生把“采”字写错。“‘采’是个会意字,用爪子到树上采果子,多生动。试卷中都给出了这个字,但很多人还是写成上面‘丿’(一撇),下面‘米’。”更让何永康啼笑皆非的是,在他撰文谈及这个错别字现象后,苏北某市一家杂志社编辑打来电话,询问这个字究竟错在哪里。

  几年前,南师大文学院的一次招聘也让时任院长的何永康印象深刻,“一位学古代文学的名牌大学博士,各方条件都很优秀。但试讲时,她写的字从黑板左上方‘扭’到右下方,惨不忍睹。教学委员会成员因此一致否决。”后来,南师大文学院的招聘要求上就多了一条:手写简历。

  根源:键盘输入冲击汉字书写传统

  “应该承认,输入法技术对汉字冲击太大了!”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薛冰告诉记者,自己早在10多年前就学会五笔输入法,虽不至于“提笔忘字”,但如今每提到一个字,首先想到的不是具体笔画,而是拇指还是中指,“更别说拼音输入法,打一个字牵出一串词组,太方便了。久而久之,人们形成依赖心理,写字水平就会严重倒退。”

  薛冰感慨,过去人们对写字非常重视,认为字是一个人的“脸面”,“稍微读点书的人都能写一手漂亮字。科举考试中如果字太差,或者乌卷(试卷上有墨圈),会被认为是耻辱,把考卷贴在考场门口以儆效尤。”

  知名作家赵本夫数十年来始终坚持手写小说,在他看来,电脑虽然方便、信息量大,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他更享受“手写的放松感”。他认为,提笔忘字的尴尬,折射出在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下,人们对传统文化敬畏感以及传承使命感的缺失,“汉字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和艺术,一字一形,每个字都有讲究和出处,非常美。”

  建议:从孩子抓起,营造汉字书写氛围

  短短一二十年间,网络的普及就让汉字陷入窘境,而且这一势头愈发严重。采访中不少人对此表示忧虑,“汉字是我们的文化命脉,不能让汉字在技术面前沦为失落的文明。”

  “抓汉字要从孩子抓起,打个好底子很重要。”江苏省教育协会会长周德藩告诉记者,我省中小学目前通用的苏版教材比较重视对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不少学校也有开设硬笔书法和毛笔课,但遗憾的是,到初中后很多学生疲于应付考试,把汉字基本功又丢掉了。有的家长也认为,字好不好没关系,只要会答题。

  周德藩建议开发一些简单易行的笔画输入法,这会对汉字的笔画记忆有所帮助。何永康则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引导大家提高写字能力,“在日本,从小学到初中都开设习字课,大学也把书法作为必修课。”他表示,之前的高考作文中规定,每3个错别字扣一分,4年前教育部改为“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此举也使得家长和考生更重视写字能力,“能否在更大范围内强化写字的作用?比如国家招聘公务人员、相关单位招聘,可否将写字作为一种参考?”薛冰则希望相关机构多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多方营造汉字书写氛围,“比如发起‘给身边亲人写一封信’等活动,让更多疏于提笔的人,动手写字。”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汉字书写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