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行走在钢丝之上
http://www.socang.com 2010-08-12 10:54 来源:
近日,有两则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消息引起了记者关注。
一则是:8月8日,投资2亿多元的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为了弘扬赤峰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发展繁荣地区经济建设,赤峰市新博物馆建设工程于2006年着手设计,2007年12月正式施工,两年多的时间里新馆展陈面积近4000平方米,展出文物比原有的老馆增加约一倍多。赤峰博物馆被打造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文物种类最全、学术影响最广泛的红山文化和辽文化主题博物馆。
另一则是: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山区所拥有的距今3万年前的六堆寓旧石器文化遗址被人毁灭性采挖。2008年,这里就被批准为河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近期,一些采矿人为了巨额利益铤而走险破坏遗址。采矿人还称:“我们的后台硬!”
同样是为了繁荣地方经济,同样是为了推进城市建设,两地对于文化遗产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做法。
重视文化遗产可提升城市品位
赤峰市虽然在财力上并不富裕,但仍然决心克服困难,投资建设赤峰博物馆新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介绍,多年来,赤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据悉,博物馆总投资近2亿元,其中国家拨款支持4000万元,自治区补助2000万元,文化部门自筹6000万元,市政府划拨土地合款7000多万元。赤峰市领导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的名片、历史的底片与民族精神的芯片,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而博物馆在保有与展示城市独特的传统与记忆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职责与使命。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文化素质来支撑和烘托,就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作为它最本质的东西。任何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都不能丢掉文化——这一城市的“灵魂”。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曾表示,博物馆在当代城市文化建设中日益发挥着积极、直接和有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用。城市化推动了城市博物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而随着城市博物馆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所在城市的文化建设。无论是从城市文化建设的特点出发研究其发展思路,还是立足于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都离不开博物馆的参与,事实表明博物馆是城市文化建设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也应当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扮演应有的角色。
王大方表示,作为赤峰市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标志性建筑,赤峰博物馆将红山文化和辽文化通过各种展览把“文物”变成通俗、无形的世界性语言,将地域特色和个性尽在博物馆中展现,增强了城市旅游观赏、娱乐休闲的作用,扩大了赤峰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文化遗产不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针对河南博爱六堆寓旧石器时代遗址被毁事件,一位文物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对城市化进程中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极端地反映了经济冲动野蛮的一面,但这决不是个例。文化遗产不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当你把它当成是发展的负担时,它就只能蓬头垢面地呆在角落里,而当你把它当成是发展动力与文化资源时,它就立刻站起来,光照四方。在逐利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博弈中,各地文化遗产屡屡成为牺牲品,开发商的强势与文物保护的乏力形成了鲜明强烈反差。以破坏文物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在呈现繁华的同时也呈现了某些人的功利和对历史的傲慢。这再一次警醒人们: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问责制,文物保护只能扮演弱者的角色。如何给疯狂的经济冲动套上笼头,真正把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制的轨道已成为当务之急。
人类文化记忆的延续,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经济建设中富有挑战意义的命题。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下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大规模的城乡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的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保护之间形成尖锐矛盾。面对种种问题和挑战,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城市,都必须以文化战略的眼光进行审视,从全局和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创新理论。
文化遗产保护进入最紧迫历史阶段
“今天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来说是一个最艰苦和最严峻的、最紧迫的历史阶段。”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日前强调,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一个反映就是城市化加速进程,另一个就是大规模的城乡建设。这就构成了今天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来说是一个最艰苦和最严峻的、最紧迫的历史阶段。
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不被破坏,归根到底,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如果它们遭到损毁,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就会随之消失,遭受损失最大的还是城市自身和全体市民。同时,祖先留给我们城市的文化遗产并非今日市民们独自所有,还要把它们转交给后代,未来的市民同样有权力面对这些文化遗产,同样需要与历史与祖先进行感情与理智的交流。延续城市文化是一种历史责任。我们没有权力和理由使文化遗产在当代消失。我们只能不遗余力地守望与传承,同时适当地加以合理利用。“子子孙孙永保用”,这一保护过程要传之永远。
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文物专家表示,文化遗产在社会生活中不能只扮演弱者的角色。尽管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尤其是在过度注重经济利益的社会环境中,但是它们需要的不是人们给与怜悯式的保护,而是需要人们真正认识到文化遗产对于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提高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而给予积极的保护。
相关链接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内蒙古、河北省、辽宁省三省交界处。辽河上游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纵贯全市。赤峰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山戎、东胡族活动的中心,大辽帝国的国都所在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使得赤峰地区文化积淀相当深厚,据考古调查资料显示,赤峰境内有各类古文化遗迹、遗址6800余处,占内蒙古自治区的47%,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
赤峰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1000余件。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西汉王莽纪年陶钱范、清代淑慧公主金字楠木骨灰罐、清代金字手书《甘珠尔经》等文物都属馆藏精品,一级文物。赤峰博物馆旧馆建于1987年,展览面积2500平方米,展出文物600余件。随着国内外观众对红山文化、辽文化深入了解的需求,赤峰市推进民族文化强市建设、建设和谐新赤峰的重要举措的深入实施,旧馆在展陈面积、展览手段等方面的局限性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赤峰博物馆新馆项目占地约70亩,主要功能区分三部分,即赤峰博物馆、赤峰图书馆和赤峰群众艺术馆。博物馆主体工程占地1.1万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在设计理念上吸收了我国唐代、辽代的建筑特色,借鉴了我国传统宫殿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布局手法,形成古朴典雅、博大雄浑、具有赤峰独特历史文化象征的建筑风格。
赤峰博物馆新馆开馆当日即有众多市民进馆参观。赤峰博物馆已于2008年8月免费开放,今后,赤峰博物馆将继续免费向市民开放。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物保护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