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径原来通大道:记香港收藏家张宗宪
http://www.socang.com   2010-08-10 15:32   来源:
  林风眠作品《渔村》。张宗宪之收藏真诀是“真、精、新”。就器物而言,其新是完整如新。就书画而言,其新是新奇不凡。此图正是其收藏理念之体现。

  2006年秋拍张宗宪出手这件清乾隆青花红彩云龙纹贲巴壶时,其成交价为711万余元,今年春拍时,其价上涨至3584万元,证明张宗宪所言“只要东西好,贵了还能贵”不虚。

  张公宗宪,出生于上海,1949年移居香港,其英文名为罗伯特·张,江湖人称萝卜张。

  目睹过他给二流画家作品以一流价格,在首次举行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博得头彩。

  听说过他以1600多万元竞投,占北京翰海首场拍卖成交额的一半天下。

  见证了他在各地拍卖会上引起的话题,产生的影响,留下的思考。

  许多年了,无论是在香港、伦敦、纽约,还是在北京、上海几家大拍卖公司,只要是中国文物与艺术品的拍卖会,他常常是坐在第一排,手持第1号牌,频繁竞投……他如果不是最大的买家,就可能是最大的卖家,因此,他被称为举足轻重的中国古董收藏家之一、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推动者之一。

  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北京的旧王孙、上海的金融家、南京的旧官吏为了逃避战火,远走香港,随身携带的金银细软、文物艺术品造就了香港古董市场的从此繁荣。正在做服装生意的张宗宪适时捡起祖辈的产业,从古董行里挖到了第一桶金。1951年,他相继开设了自己的古董店与首饰店。说到自己的起步,张宗宪说,“我是凭灵感,凭智慧,凭记忆力”。他的家人也说,没有几个人比他更投入,他是“反复捉摸”。

  1967年,台湾经济开始起飞,张宗宪绕开香港日益激烈的竞争,到了台湾,结识了一批企业界人士,此后,他为这些台湾客人掌眼跑腿,为台湾成为民间收藏中国文物与艺术品重镇出了大力。1968年,他参加了伦敦的一场拍卖会,成为了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香港人。从此,他穿梭于伦敦、纽约、东京、巴黎与香港之间,90年代以后又开始了上海、北京等内地城市之旅,许多时间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因此,他自称为云海阁主。

  对于文物、特别是瓷器与杂项的高超鉴定能力,使他得到了世界各地收藏家的信赖与尊重。近几十年里,香港、台湾的许多收藏家都是他的客人与合作伙伴,许多拍卖纪录就是在他的竞投牌高举中产生的。他不无自豪地说,这许多年里,最好的、最贵的中国古董大多是我从全世界买回来的。所以,在一段时间里,“张宗宪”这三个字成了大中华地区古董界的一大品牌,成为了世界各大拍卖公司的座上宾:你征集东西时,他有奇货可居;你拍卖东西时,他又敢下本钱。如此不断带来丰厚佣金的客户,哪个拍卖公司不欢迎呢!

  他曾经竭力推促佳士得等国际性拍卖公司落户香港,使香港由中国古董的集散地成为了全世界文物与艺术品的交流中心之一;他曾经尽力扶持中国大陆新生的拍卖公司蹒跚起步,飞速发展,为北京在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中与香港、伦敦、纽约平分秋色而有不可抹杀之功;他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中国文物与艺术品价格推向高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天价”,使中国文物艺术品与西方文物艺术品有了比肩的条件……中国大陆的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复兴只有十余年,中国香港与台湾的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兴盛只有数十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进入国际相关市场的高端区域也只有数十年……天空刚刚泛白,东方已然苏醒,张宗宪正是这晨曦中的一抹,但十分激越,十分亮堂。

  说起他的生意经——首先要看得懂,然后要买得起,买得起还要卖得掉,卖不掉还要摆得起。其中有对商机的捕捉、运用与推导,更有对大局与事业的自信,是商业智慧与文化自觉的对接与展开。

  他没有正经上过学,虽然有家族遗传的古董爱好与长辈传授的古董知识,但也不足以应付涉猎广泛、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董鉴别之业与经营之道,因此,他一生总在求索之中,永不停步。他说,“我是多听、多问、多买”。多听,就是广泛收集信息;多问,就是四方求教学习;多买,就是多实践、不怕交学费。古董一行,无论中西,首先和主要的方面就是上手,自己不花钱,不牵扯到自己的心肝肺腑,上手就不会认真,思考就不会深入,打探的触角就不会这样四通八达。到如今,张宗宪已经是八十多岁高龄了,还是子夜不眠,晨曦方寐。

  他的第一桶金也只是万余港币,在未来的生意中,所以他敢于大进大出,就在于他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广交朋友,长袖善舞。他从上海民国时的寓公感觉到了香港作为战时避乱地的财富洼地意义,他从台湾经济的起步发现了其未来收藏的实力,他从东西方中国古董行情的落差中找到了生意的门径,他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大潮之起找到了中国古董的历史机会。从一切新兴力量中寻找机会与背景,自然没有他买不起的古董。

  张宗宪的生意有一个转变过程,开始,他是行商,左手进来右手出去。后来,他是坐商,今天进来明天出去。然后,他是古董商兼收藏家,高举高打,高进高去。这些年,他是收藏家兼古董商,以学术带商业,以品牌推商品。1993年,佳士得公司主办的“张宗宪中国陶瓷收藏精品展”在伦敦举行,所藏中国古董、特别是明清官窑瓷器之完美程度令人叹服。2002年,苏富比公司为他主办“张宗宪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展”,那些他以天价收藏的作品价值在短短几年内的攀升令人咋舌。

  今年春季拍卖时,香港苏富比又一次推出了“张宗宪珍藏中国近现代书画(第三部分)专场”。素以低位估价的苏富比这次依旧给了张宗宪十足的面子,所以估价几乎比人们预期的多了一个“0”。一时,天价张宗宪又成了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中的一大话题。就此,记者向张宗宪请教,他一方面如数家珍地解释了一些作品的珍稀所在,一方面用自己不怕贵的经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东西好,贵了还能贵!”他说,“我所以敢以他人不愿出的高价顶下那些古董与艺术品,也敢以他人意想不到的高价出让这些古董与艺术品,就在于我是全世界比较后定价的”。最终,香港苏富比的这场专拍以五成以上成交,既说明了大家的惊讶是不无原因的,也说明张宗宪的自信是不无道理的。这让我想起张宗宪关于自己身体的一段话:“我不能忘记过去的威风凛凛,所以,每晚我都锻炼身体,还是要威风凛凛!”其实,其人生的整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年的战乱,使这个古董商的后代在香港有了立锥之地。台湾的起飞,使这个香港人有了借助的力量。中华古董的流散,使这个不懂外文的炎黄子孙走遍天涯。特别是中国大陆近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使这个天纵之才有了在国际中国古董与艺术品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机会与气势,由此,人们发现,他以智慧与毅力踏就的那条不同于他人的蹊径其实已然并入了闪烁着中华文明之光的大道,十分开阔,十分通达。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香港收藏家 张宗宪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