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观看的陶寺文字扁壶上呈现的“文”字写法与后代甲骨文“文”字写法非常相似,王巍所长介绍这件文物或将文字历史推前1000年。
七成文物头回亮相首博,展品中三四十件创中国考古之最
欣赏四百三十件文物感受一万年的中华文明,昨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的“考古中华”展带给观众这样的体验。该展览专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而做,展示了六十多处重要聚落址、都城址等考古发掘出土的四百三十余件珍贵文物。其中七成文物首次亮相,三四十件文物创中国考古之最。
中国最早的陶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嵌绿松石铜牌饰……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陶俑、金银器述说了一部万年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所长介绍,去年同样在首博举办的“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聚焦的是距今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此次“考古中华”则是对一万年以来中国文明的全面记载和展示,“这个展可以让我们看到文明曙光之前”。
该展览最大亮点莫过于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各种文物,包括陶寺文字扁壶、作为礼器的彩绘陶壶、玉圭、玉璧、玉兽面,以及作为乐器的铜铃。王巍介绍,此次展出的陶寺遗址出土文物可以表明在尧统治时期,文明的构成要素:文字、都邑性意义的城市、青铜器均已出现,这样就可以将我们的文明推前至距今4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