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故事比潘玉良精彩
http://www.socang.com   2010-07-30 10:14   来源:
  一个传奇的女画家,一段鲜为人知的深圳故事。经过一群深圳人矢志不渝的远程“营救”,李青萍老人的画作得以留存并来深展出。7月29日,由关山月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李青萍画展》在关山月美术馆揭幕。画展展出了100幅画家李青萍遗作,而在这些画作背后,是七年前一段连接深圳、荆州和上海的文化传奇。

  艺海孤萍一语成谶

  关山月美术馆三楼展厅里,一幅幅色彩绚丽、线条奔放的抽象艺术作品震撼了现场观众。很难想像,这样的作品竟是一位成长于民国时代女画家20多年前的作品。

  李青萍(1911-2004)像潘玉良一样,是一位身世坎坷、特立独行的女画家。上海美术馆馆长李向阳在看完她的简历后说:“如有哪位小说家、剧作家,愿意将她的经历写成故事或搬上银幕,我敢保证一定比潘玉良更精彩、更叫座。”

  李青萍原姓赵,名毓贞,就学后更名为李媛,“青萍”则是她赴南洋后出版画集时徐悲鸿为她更改的名字,由此从接受新学的闺门佳媛,转为漂泊浮沉的艺海孤萍。也许是一语成谶,“青萍”这个名字几乎描述了她一生的命运。

  出生于1911年的李青萍,从投身大革命的新女性,到旅居南洋的爱国华侨,直至后来遭受诬陷,解放后又被划归右派,受到30余年的不公正待遇。三十年间,她一贫如洗,生活无依,以捡垃圾、拾荒、卖冰棍、打短工为生,但却始终不放弃艺术梦想。在关押李青萍牢房的墙上,到处都留下了她用砖块、筷子、树枝“画画”的痕迹。监管人员说她是疯子、神经病。李青萍却说:“难道没有画笔、颜料、纸张就不能画画了?只要我的手能动,头脑还有思维,我就要画。”她寻遍大街小巷的每一个垃圾桶,收集废弃的秃笔、广告颜料瓶、大字报、画报、包装纸箱、泡沫板……在一间连电灯都没有的阴暗潮湿的小屋里,延续着她的艺术热情。

  一位深圳人的文化义举

  李青萍曾经是民国期间蜚声画坛的女画家。她曾经与刘海粟、司徒乔等一起举办画展;徐悲鸿曾亲自为其编选画集、题签、画像、作序;她曾被日本文艺界誉为“中国画坛一娇娜”,但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位被中国美术史遗忘的艺术家。

  上世纪80年代,李青萍得到平反,但生活仍然困顿,远离中国艺术的中心,她的作品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唤起画坛记忆,离不开一群深圳人的远程‘营救’”,今天,说起当年的一切,李青萍的养女李美壁还能如数家珍地报上一连串名字:张之先、陈坚、魏新、周南海、欧关旺……最早关注李青萍的深圳人是评论家严善錞,被李美壁反复提及的则是摄影家张之先。

  2003年初,张之先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听说了李青萍的故事,他惊呆了,当即表示要帮这位老人做点事。张之先首先找到了在深圳生活的湖北籍艺术家鲁慕迅了解情况,随即冒雨赶往湖北荆州。当得知老人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出版画集、开办画展,并愿意把所有的作品无偿捐赠给国家的时候,张之先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帮助老人实现愿望的重担。

  张之先在荆州待了一个星期,对李青萍的作品进行了清理、清点。李青萍平反后创作的上千幅作品已散失殆尽,只剩下200多幅作品。此时阴雨连绵,张之先只能在室内拍摄,由于条件有限,照片质量却一点不能马虎,拍摄进行得十分缓慢。

  离开荆州的时候,他担心92岁高龄的老人长期卧床会长褥疮,就掏钱为老人的房间安装了空调,还花钱请了一个按摩师每周为老人按摩,防止肌肉萎缩。为了防止画作遗失,张之先又留下一笔钱用于加固门窗。

  李青萍的旧识魏新、陈坚等人和张之先一起,以最快的速度,用大八开的版面,130个页码的铜版影印,仅用10天就印出了《李青萍画集》的样书 18本。出样书所用的4万多元费用,都是张之先个人掏的钱。他抱着这本画册来到北京,寻求评论家的帮助,希望国家美术馆和艺术机构能够收藏李青萍的作品,并为老人举办一次像样的展览。

  李美壁至今还记得,当时正是“非典”时期,张之先打电话过来,说自己在北京,声音一听就是感冒了,李美壁大惊,连声要他赶快回家。

  一群深圳人的远程“营救”

  随着张之先的奔走呼号,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加入到帮助李青萍的队伍中。艺术家鲁慕迅写了一篇介绍李青萍的文章,交给画家庄锡龙,庄锡龙把文章和李青萍的画作刊登在了《深圳特区报》上。美术评论家阎正、鲁虹都相继撰文介绍李青萍。《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周刊也推出专版,刊文呼吁人们关注李青萍的命运。深圳的文化人以极大的热忱,推动着整个事件的进展。

  经过近一年的奔波,李青萍的作品最终被上海美术馆收藏。李青萍说:“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就读新华艺专,也是在这里踏上下南洋的道路。 ”2003年底,张之先等人筹款为老人结集的画册终于出版了。画册刚印出来,一辆专车就载着这些饱含深情的画册从深圳直奔荆州。看到自己的画册,老人笑了。

  一个月以后,李青萍老人在睡梦中去世,享年93岁。

  冥冥中命运已有安排,李青萍的第一本画册是由徐悲鸿先生亲自选编的,他把180多幅作品分为四册,将画集定名为《青萍画集》,亲自作序、画肖像并题词“艺术第一”。可惜画册刚刚出版一集,太平洋战争爆发,其余三册就未能出版。谁知就是这一册画集也命运多舛,在李青萍落难的年代不知所终。后来尽管多方寻找,终究不能找到,成为老人一生最大的憾事。而这本在深圳人的帮助下出版、在深圳印刷的画册,成为李青萍最后的安慰。据说,在李青萍的葬礼上,卧在鲜花丛中的艺术家,头下枕着的,正是从深圳送来的《李青萍画集》。

  15幅遗作留深圳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李青萍的展览不仅是追忆一片在历史风雨中漂泊浮沉的失落记忆,更是为了展现一种在命运的锤打下凝练出的执著的生命热情。

  自民国末年至建国后70年代末,长达三十余年的非常时期不仅中断了李青萍的创作生涯,也几乎磨灭了她之前创作的所有遗留。此次展览的所有作品,都是她于80年代逐步恢复创作之后的留存,是其早年的艺术修养、坎坷经历所炼化的心境,以及长期郁积的创作热情释放后的结晶。

  这次展出的李青萍作品,涵盖了风景、花卉、人物等各种题材。她均不依赖真实对象的描摹,而是一种对记忆中的情怀与情景的追忆。她的作品用笔狂放大胆,用色浓烈深沉,没有生活的无奈阴暗,像梵高的向日葵一样张扬着火热的生命力,表达出心灵的震荡、精神的张力和生命的冲动。

  在本次展览开幕的同时,李美壁把15幅李青萍画作捐献给关山月美术馆,这是对一个艺术生命的薪火相传,又何尝不是对一段文化传奇的永恒纪念。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潘玉良 李青萍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