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峰
吴一峰(1907-1998),名立,字一峰,号大走客,别号窦图,斋名“一峰草堂”,浙江平湖人。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顾问、成都画院顾问、四川省文史馆特约馆员。出版有《吴一峰蜀游画集》、《吴一峰国画选》、诗文选集《远行集》等。
他1926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32年随黄宾虹自沪入蜀,受聘于四川艺术专科学校、东方美术专科学校任教。此后久居成都直至终老。
吴一峰擅长山水,兼书法、篆刻,40年代曾以艰苦卓绝的西南地区写生和创作享誉画坛,50年代绘画风格日趋成熟,艺术成就达到顶峰。这些时期的主要经历和精品之作有:
1940年,日军逼近湖北三斗坪,他满怀激愤创作了《夔门风雨》图。此作品1943年被选送英国伦敦展览,随后被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并刊于《中国与不列颠》(英文版)一书中。
1943年4月,沿青衣江写生,创作出《青衣江放筏》。接着又登上峨眉山,从不同角度反复临写峨眉秀色。
吴一峰 1983年作 峨眉胜概 立轴
吴一峰 1979年作 峨眉春云 镜片
1946年2月,自重庆抵达昆明,以《徐霞客游记》为向导,独步沿滇缅公路西行,泛游澜沧江、怒江,历时八个月,实地领略了滇西奇异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民风习俗;12月,他创作的200幅反映滇西风情的国画在昆明展览。
1947年,赴贵阳考查溶洞,观赏黄果树瀑布,对喀斯特地貌特征的溶洞以及山水画中常常触及的瀑布题材有了切实的体会,创作了《安顺粮仓洞》、《黄果树瀑布》。返归贵阳后,他晨游黔灵山,沿途写生勾画,创作出《黔灵夕照》图。
1948年春、夏,在贵州西北各地游历写生、举办画展;秋,“吴一峰西南纪游画展”在成都举行,全面展示其入蜀十五年中反映川、滇、黔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的水墨、设色、工笔重彩、青绿没骨山水画共200余幅。
1952年,开始创作反映岷江全流城风光的大型手卷《岷江胜概》图。
吴一峰 1990年作 九峰毓灵秀 镜片
1955年,《岷江胜概》图手卷在“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中展出;4月,受中国美协安排,沿着修建中的宝成铁路线,体验生活,实地写生,创作了一批反映成都至秦岭山川新貌的作品,其中在报刊上发表的有《温坡(青莲场)晚渡》、《绵阳西山观》、《江油窦团山》、《广元千佛崖》、《涪江新貌》、《山区变了样》、《劈开明月峡》、《火车通过明月峡》、《三滩纤道中》、《凿开秦岭》等;5月,从广元乘船沿嘉陵江顺流而下,经广元、阆中、南部、南充、台川、北碚而达重庆,期间沿嘉陵江写生的重要作品有《阆中春色》、《雾重庆》、《嘉陵山色》手卷以及反映宝成铁路建设与新农村风貌的一批国画作品。
吴一峰《窦图飞渡》
1956年冬,应成都军区政治部邀请,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南江、巴中等地体验生活,为解放军建军30周年作画。这期间创作了《进军大巴山》、《红军造币厂》、《大柏树》等一批革命题材作品。其中《进军大巴山》被选出参加1957年8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全国美术展览”,后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吴一峰的山水画远溯宋元,近师明清,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融入西法,画作构图真实,意境深邃。他与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都是二十世纪在山水画变革上做出探索并富有成效的画家,各自代表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对景写生,是吴一峰山水画的最大特点。他毕生追求“写实景”,借鉴西画的焦点透视方法进行了大量写生。但他的写生不是简略的速写,而是进行工致的描绘,山石、树木、建筑、人物的刻画大都依照原貌而作。如手卷《岷江胜概》便纪实般地描绘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老成都的景象。对于吴一峰作品中描绘的实景,陆俨少认为,这些山、水“皆可按图索骥,指名而得”。
吴一峰“写实景”的追求,一方面受黄宾虹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徐霞客游记》地理学观念的影响。他把对《徐霞客游记》的审美想像,对景写生和新的空间意境的建构融为一体。他受到黄宾虹写生观念的影响,但二人写实的风格和表现结果不同,黄宾虹追求的是笔墨的表现力与生命力,吴一峰画作中展示的是真实再现与笔墨形式的高度统一。
吴一峰 1956年作 万州山色 立轴
在山水画中,吴一峰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他的多数作品都是有颜色的,有时甚至以色彩为主、水墨为辅,有些类似于工笔重彩。他采用的传统设色颜料,如花青、赭石、藤黄等,让人很清晰地看出是中国画。在设色方法上,他将重彩画法和水墨淡彩结合起来,呈现出一种介于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之间的面貌,这在他50年代创作的作品中尤为常见。
1958年,吴一峰被打成“右派”,一度中止了国画创作。“文革”期间,又备受摧残,饱经磨难。待到落实政策、恢复名誉时,他已近70高龄。晚年时,他的一部分作品以实地游览的名胜古迹为题材,如他重游长江三峡、峨眉山、都江堰、西湖等地,游览黄山、九寨沟等地,创作了《西湖春色》《黄山宿雾》《九寨沟五彩池》等;一部分根据往昔的记忆而作,更侧重于笔、墨、色的综合运用,突出画面的整体效果,如1987年为四川省政府外宾接待室作巨幅国画《峨眉胜概》图(600×200cm)等。
90年代末,吴一峰山水画的艺术成就逐步得到了世人的重视和认可。2000年,吴一峰家人将其书画作品、篆刻及收藏的手稿、书信、图书和黄宾虹、刘海粟、张大千、陆俨少、关山月诸师友留下的墨宝400余件捐赠给家乡浙江平湖市政府。为永久珍藏这些艺术珍品,平湖市政府按照成都“一峰草堂”的旧貌在市区当湖公园内建造“吴一峰艺术馆”,于2000年12月30日建成开馆。
位于浙江平湖市的吴一峰艺术馆
2007 年,“吴一峰百年诞辰画展”先后在北京、平湖、杭州、四川等地展出,浓缩了吴一峰70年艺术生涯的近200件作品,首次集中亮相,引起了各界关注。由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纪念吴一峰百年诞辰系列图书”也同时发行。美术界对他的评价为“二十世纪前半叶以写生探索山水画变革最富成果的画家”、“堪与李可染、陆俨少等中国山水画大师比肩”等。
随着吴一峰山水画作品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术界对吴一峰艺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这为他的国画作品介入拍卖市场并趋向高涨奠定了基础。
90年代,国内拍卖会上出现有吴一峰的少量作品。2003年起,国内拍卖行开始持续拍卖他的作品,但成交价格普遍不高。
2007年,吴一峰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扩大了他的影响,山水画作品的行情从每平方尺2000元左右升至6000-10000元。去年至今年的拍卖会上,他的拍卖作品最高成交价达到1.5万元/平方尺。
目前市场上,李可染、陆俨少等画家的作品价位在10万元/平方尺以上,精品的价位达到每平方尺上百万元,吴一峰作为已故的书画大师,他留世的作品数量是一定的,随着人们对他艺术价值的肯定,市场上对他作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升值潜力将引起收藏拍卖市场的高度关注。
1953年,创作反映滇西风情的青绿山水《点苍胜集》;他的《黔灵夕照》图在参加“全国第一届国画展览”后被故宫博物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