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人张德与他的“农博馆”
http://www.socang.com 2010-07-28 09:57 来源:
地处玉田县玉田镇西南方八里之遥的唐庄村有一处临街的农家院,别看这座农家院普通得与其它农居相仿,但这里却收藏着许多从古至今反映农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宝贝。收藏、开办、经管、呵护着这座“农博馆”的是谁呢?他就是早已退休的原玉田县公安局彩亭桥派出所所长,全省优秀派出所所长、当年的唐山市劳模,现年79岁的张德老人。
来到这座“农博馆”,在门口绿树的掩映下,左边是一个硕大的石磨,右边放着一个宽大的石碾。走进房内观看,3000多件展品令每一位观者目不暇接。虽土得掉渣,但每一件展品都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变迁,每一件物品都浸透着收藏人的艰辛。
这里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使用的犁耙,大车、小车、小推车、纺车等各种年代的60多件农具,又有古代传下来的各式灯具,其中一盏经专家鉴定还是明朝时代的灯。既有量具大斗和小斗、大小称,又有民间泥人和300多本小人书,既有收藏的各式毛主席像章和较为完整的各级报刊,又有1958年大跃进年代乡镇政府颁发的节约粮食光荣模范奖状和“勤俭持家”的镜匾,既有民国时代农村消防使用的水枪、火廉,又有盖有民国二年九月直隶总督布政使司鲜红方形大印的10余份完整的房产地契,还有民国时期旧警察机关颁发的居住证等,其中仅陶罐、尿罐、提水罐就有20多种。
2004年,张德开始了对三农物品的整理与收藏。他认为,历史不能没有见证者,如果把那些带农味的各式家什集中起来供后人观赏感念岂不更有意义!
由此老人家骑着自行车赶集上店搜集,串亲访友寻访,还成了废品站的常客,他寻寻觅觅,如痴如醉。从谷碾磨盘,铁轴车,小推车,到过去老头儿戴的各式毡帽头儿还有搂柴禾的拉筢,甚至是老式尿罐,煤油灯等等,凡是能代表一个时代反映一个时期农民生产生活的带有农味的物品他都爱不释手,不惜代价收买。他串村中发现一支铜质消防水枪,拿在手中一看上面清晰可见烙着民国制造的字样,遂如获至宝,几经讨价还价以70元购得,成为研究民国时代农村消防不可多得的实物。郭家屯乡一农户家有一辆古式木质四网车,由于没地方放,使不着,想出手,他闻讯后不惜千元买到手。拉回家中,几乎天天要看一遍,据业内外人士鉴赏该车少说也有500多年的历史。过去婚嫁时都有由两人抬着带着多层抽匣且雕刻精美缀着大红彩绸的木质食礼盒,他几经周折多方打探也以千元购得。1958年正是全国生活最困难的年代,各级政府都大力提倡勤俭持家节约粮食,各个乡镇都表彰奖励过一批节约粮食的先进典型。老人家在虹桥一农户串门时,发现墙角盛破烂的地方扔着一块1958年5月由虹桥乡委员会颁发给社员曹广霞“节约粮食”和“勤俭持家”的奖镜,老人家购得后,成为50年代农民克服困难的真实佐证。
老人搞收藏的举动也得到众乡亲们的大力支持与理解。有的将过去点烟用的“火廉”或闲置的老式农具无偿地送到他家,老人家要搬运放置诸如石磨石碾等大件物品总有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出力帮忙。起初收藏的那些土且笨重的家什们是装在三间门房内,随着物品的增多,2009年他又花6万元在原址重建起7间平房。3000多件贵重的物品全部在住房内有序陈列,不论物件大小张老都能如数家珍地讲出一串故事。大大小小的物品静静地陈列一起,虽是无声却胜似有声,因为它们都曾为农民做出过贡献,都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平凡之中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一位老所长收藏三农家什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县地名办公室编地名志急需三农照片,工作人员一进入张老的“农博馆”就像发现新大陆一般,一下就拍摄了近百张照片;唐山要搞民俗展,也曾从这里运去了30多件展品参展。不少来此参观者也无不赞不绝口。王志永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玉田人 张德 农博馆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