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后标营至中山门段744米明城墙将“治病”
http://www.socang.com 2010-07-23 10:03 来源:
日前,记者从南京城墙管理处获悉,南京市后标营至中山门段744米的明城墙即将“治病”。该维修工程投资约700万元,工期四个月,目前正在招标,预计将于12月初完工。此次后标营至中山门段明城墙维修工程主要为:治理城墙鼓胀、裂隙、松动等病害,恢复城墙防排水系统及损毁的雉堞(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女儿墙(在城墙上筑起的墙垛,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及马道等。
该段城墙属于“大墙包小墙”
南京著名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先生告诉记者,此次要维修的城墙是属于“大墙包小墙”。“因为朱元璋造城墙的时候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366年 -1373年,当时用一些条石垒砌而成。这是早期的城墙,那时还没有向长江中下游征集民工造城墙,因此只有很少的部分利用了城砖。而后标营至中山门段,在第一时期就已经建造起来了。后来到了洪武六年,明城墙的修建进入到了第二个高潮,这个时候广泛征集民工,大量运用明城砖。而第一阶段已经建造的城墙部分,则采用加高增厚的做法,因此这些城墙都是外面大墙包裹着里面的小墙。”
民国时期曾进行过维修
杨国庆表示,该段城墙在民国时期进行过维修,也有明确的记载。“是在抗日战争前期维修过,主要还是为了增强防御功能。后来在上世纪50年代,曾对这段城墙进行过一些考察,在其中的断裂面、豁口裂缝等位置也都能发现一些修补的痕迹:就是用一些黄土和碎石进行了填充和加固。”
这段城墙在杨国庆先生的眼中算是一个“幸运儿”,“因为当时侵华日军攻打南京的时候,这段城墙相对来说距离城门要远一些,受到战火的破坏相对少一些。到上世纪 50年代,出现拆城墙运动的时候,就对这段城墙进行过考察,发现一处因为杂树生长造成的缺口,两处40立方米左右的塌陷,还有一处800立方米的缺口和险墙,而其他基本还算完整。”据悉,当时因为此处城墙段是某重要单位的所在,在拆城墙中也躲过一劫。
城墙砖紧缺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虽然此段城墙保存状况相对较好,但是因为明城墙已经经历600多年的风雨了,其中墙体膨胀、开裂、剥落、坍塌等情况都有存在,维修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相对这些问题来说,还有一个问题更严峻,就是城墙砖紧缺。据悉,近30年的时间,南京明城墙管理处共回收明城墙砖700多万块,基本都用于明城墙的修复和保护,目前库存的城砖已不多,很紧缺。“去年我们只回收了6万多块,今年才回收到1万多块。而现在明城墙依然有许多维修工作要进行,这些城砖是很紧缺的。”据悉,这次修缮,恢复雉堞将用掉五六万块回收的老城砖,而女儿墙由于在内侧,可能会使用新烧制的城砖。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南京 明城墙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