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长城贴上瓷砖,给赤道镶上金边,给飞机装上倒挡,给黄河安上栏杆”,这本是前些年在坊间、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讽刺那些不切实际的狂想。没想到,这一荒唐的段子有了现实的回应——
“西安将投资120亿元改造古城墙”?消息一出,听者哗然。如此“豪华装修”,莫非要将城墙都贴上马赛克不成?“华丽转身”后,城墙是否还能有古风遗存?
西安城墙建于明代,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如果由铁路进入“千年古都”西安,一出站城墙就在眼前了,而每位到过西安的游人没有谁能够忽略“古城墙”。针对各种质疑,本报记者昨日求证惹来事端的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并采访设计师、文化学者及文物专家,听他们讲述背后的故事及隐忧。
120亿元怎么花?
据西安曲江新区发布消息,总投资约120亿元的《西安城墙景区整体提升方案》已初步完成。按照方案,这座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上的四座城门将“变身”为周、秦、汉、唐4座博物馆;在城墙、箭楼、敌楼上塑造或站或躺的古代士兵雕塑,以演绎古代城墙攻防情景。
同时,改造项目还将包括:在城墙下的环城公园内铺设塑胶网球、羽毛球场地;在护城河上设置喷泉,用浮雕、光电等艺术表现手法,在护坡上打造“十里画廊”等。
曲江新区管委会宣传部长赵新华告诉本报记者,《西安城墙景区整体保护提升方案》只是一个规划方案,至于是不是实施还需要征询意见和审批。她解释所有的改造都在城墙周边进行,并非在城墙墙体上动工,所谓“半日看尽三千年”的四个博物馆拟建在4座城门,具体地址是城门内城、外城中间的“瓮城”地带,并不会破坏原有建筑。
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西安城墙保护条例》规定,西安城墙是指明代城墙墙体、城门、附属建筑、护城河及其遗址遗迹;城墙保护范围为城墙墙体、城门,城墙内侧20米以内,城墙外侧至护城河外沿的区域和东、西、南、北城门内外侧的广场、绿地。而保护范围是禁止打桩、取砖、取土、凿孔及擅自进行建设工程。
赵新华表示,不管实施怎样的改造方案,西安城墙作为一个景区,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是必然的,只有开发利用,才能进行更好的保护。
“听起来很疯狂”
自称“老陕”的深圳平面设计大师陈绍华,自小在西安城墙边长大,那里承载了他太多童年的记忆。“那时候的城墙都是残垣断壁,在城墙东北段现在叫朝阳门有段近百米的缺口,不知是哪个年代挖开铲平。我们住的家属院离护城河、城墙百米之近,那一带的城河、城墙残壁以及其间二三十米宽的杂树丛林,是孩子们玩耍、撒野的乐园”。
在陈绍华的回忆中,1969年前后,中苏因珍宝岛之争,全民备战“深挖洞,广积粮”,本来就已经残破不堪的城墙更是千疮百孔了。到上世纪90年代重新修复了城墙,并重修了城门洞。
对于时下西安的改造方案,陈绍华认为,“站在一个城市管理者的立场,应该从大局、民生的角度出发。城墙前些年已经重修,也保存有古遗迹的质感,现在又进行改造,不免有太多浮躁、作秀的成分。古城墙博物馆有一个就可以了,建4个听起来都是很疯狂的事,‘戏’未免太过了”。
陈绍华说,具体方案他不了解,就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他认为缺乏文化内涵,这种表面化的改造,无疑是将景区做成一个现代化、商业化的大卖场,而且添加些不伦不类的假古董、假文物,这是对文化、文物的另一种破坏。“对古文化的保护要从更长远的历史角度、参照国外成功的例子来考虑”。
现在谈保护已经晚了
西安城墙2006年已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且是与辽宁兴城城墙、南京城墙作为整体联合申报进入“明清城墙”项目。据国家文物局的说法,列入预备名单的项目如果在保护管理方面发生严重问题,随时可能从名单中被删除。
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研究员张一兵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是一语惊人,“改不改造都与文物保护没什么关系,因为西安古城已经没有多少真正的历史遗迹了。”
张一兵说,西安城墙大部分近年来修葺过,明代砖墙所剩无几,文物的本体大部分都包在里头,或是压在墙底,游客已接触不到。也就是说,城墙已无东西可以破坏,改造纯属商业活动。真正的破坏在于当年的维修,何曾保持了原来的墙体、城砖的原貌?现在民众来关注、讨论这一问题,实际是不知真相,为时已晚。
西安以钟鼓楼为中心,呈东西南北十字街结构,2000年前后进行过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张一兵清楚地记得,当时去西安正逢拆除最后一条街区,西大街南北两侧都是历朝历代民居建筑,包括一些大宅院之类,都被一律推平。张一兵只能拍取众多的照片作为纸上的历史遗存记录下来。
看看人家是怎么保护的
媒体评论员雷振岳说,方案呈现的新城墙将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文化怪物”。古文化和古遗址在“推土机情结”中惨遭蹂躏,屡屡让人怀想奥林匹亚遗址的“残缺美”。古奥林匹亚遗址自1776年被首次发现以来,虽经1936年的一次修缮,至今仍保持原貌,残垣断壁,沙地土路,杂草丛生,几乎没有任何现代痕迹的刻意雕琢和装饰。点燃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的亚历山大,竟是单膝跪在凸凹不平的草地上。
文物专家张一兵提到日本大阪的姬路城,这是日本17世纪的建筑群,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上世纪60年代时有段城墙出现裂缝和变形,专家在讨论如何维修时,很多细节完全不知道,无法拿出准确的施工图纸,于是花了20年的时间调查研究最后形成方案,细致到每个构件的来由及维护要求,到80年代才施工维修,这期间只做最基本的维护。
同是景点景区,有的采取花大钱大拆大建的方式,有的则是修旧如旧保持历史原貌的做法。学者感叹,古文物、古文化不管是保护还是开发利用,取决于各自的文化观和历史观,是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还是一味向经济利益看齐。
不伦不类的“文化怪物”
“变身”后的西安古城墙,还是明代的“国宝城墙”吗?分明就是不伦不类的“文化怪物”。当这些所谓的现代化手段粘贴到古城墙上,城墙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历史味道也就荡然无存,城墙的沧桑感、厚重感瞬间就消失殆尽,城墙的文化生态会受到毁灭性、灾难性的破坏。
某些人认为,文化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随意对文物进行“文盲式开发”,注定要成为后人的笑柄,成为破坏文物的历史罪人。然而,就算这种开发能带来GDP攀升,这种经济创收也绝对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疯狂举措——不惜让千年文化惨遭毁灭来换取可怜的一点银子,代价太高。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西安城墙保护条例》将于2010年11月1日实施,《条例》规定了7种在重点保护区的行为属违规:擅自在城墙墙体上打桩、凿孔、取砖、取土;勘探或者进行与保护城墙无关的建设工程;架设、安装与保护城墙无关的设施、设备;排放污水、倾倒垃圾、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刻画、污损、拆除、损坏城墙;擅自移动保护标志,破坏园林绿化及其附属设施;其他损坏城墙的行为。
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明知道开发行为已经涉嫌违反《条例》,却一意孤行,和《条例》实施时间赛跑,这和事实违背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掩饰不住的商业味
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花巨资改造古城墙,百姓和部分专家均称此举为文化保护的灾难。难道世人皆醉,唯当地政府独醒?虽然该方案以“提升”二字巧妙地隐去了“开发”,但无论是在城墙上弄的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还是搞些光怪陆离的新科技唬弄游人神经,都掩饰不住整个项目浓郁的商业气息。
笔者注意到,西安最近还提出了一个颇具舆论卖点的重要方针,即计划用10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为此要求“到2015年,一半市民能认500个繁体汉字,会说900句英语,既要诵读唐诗、宋词,也要诵读歌德、普希金,要弘扬西安伟大的城市精神。”想必这古城墙的“提升”方案,只能算是西安国际化“大跃进”庞大方案里的分支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给国内几大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亮红灯,原因正是开发过度,保护无力。在这方面,西安看起来并没有吸取到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