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之死》是卡拉瓦乔创作盛期的代表作。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宗教题材,据“圣经”记载,圣母玛利亚从加百列天使那里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她便移居到耶稣的降生地伯利恒,使徒们都从各地赶来送别,玛利亚死后三天,她的灵魂和肉体被天使迎入天国。通常宗教画的描绘是非常严肃和庄重的,然而,卡拉瓦乔并没有遵照教规和圣经的记载,把圣母描绘在光环之中,突出于世尘之上。相反,他将这一事件设计安排在一个普通人家,如同老百姓家里发生了这一不幸的事。圣母玛利亚头发散乱、双脚裸露、衣着不整地躺在一张短小的木床上。周围聚集着悲泣的亲属和邻人,与其说他们在沉痛地哀悼圣母,不如说他们正在哀悼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妈妈。这样地把圣母平凡化的描绘,如同寻常百姓办丧事一样的处理,更贴近了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更容易把观众带进那种悲伤的气氛之中。这就是卡拉瓦乔所坚持的现实主义绘画精神的体现。
欣赏这幅画,我们可以从明暗关系,人物形象及色彩中感受到卡拉瓦乔完美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卡拉瓦乔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后,画面的明暗对比表现得很强烈,这种处理,使黑暗的背景为这幅画增添了死亡的悲哀和气氛的凝重。洒落在圣母上半身的光线,在暗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更为明亮,使圣母的形象更突出。四周哀悼的人群在明暗交替中层次分明地逐一展现在你的眼前,从而显示出空间的深远。这幅画色彩很独特,画的上方悬挂着红色的幔帷,约占了画面的三分之一,圣母也穿着红衣服。在无繁杂色彩的画面上,大块的红色烘托出圣母之死庄重、肃穆的气氛。哀悼的人因年龄、性别、身份的不同,各人的动作、表情及姿态也各不相同。老人持重,默默地流泪,年轻人则失声痛哭,尤其是死者床前坐着的姑娘,已经泣不成声,将脸深深地埋在胸前,我们似乎可以感到她那抽动的双肩和听到她那悲凄的哭声。
据历史记载,此画原为罗马圣玛利亚·特拉·斯卡拉教堂的一个礼拜堂绘制的,完成后遭到了僧侣们的拒绝和宗教美术家的攻击,但受到了马多奥公的使节鲁本斯的赞赏,以重金买下,一时在罗马成为美谈。以后,这幅画又几经转手,1671年时落到了酷爱收集美术珍品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手中。现在这幅画收藏在法国巴黎的卢佛尔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