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来说,洛阳的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在全国来说都是做得很好的,但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的文化遗迹,依然让人感受到不能承受之痛。
这样的处境,并不鲜见。伴随着行政指令的蛮横、商业开发的霸道,盗墓者的贪婪无度,多少文明的遗迹都在谈笑间灰飞烟灭!一位常年活跃在考古一线的老学者说,考古工作者这些年真的是疲于奔命,各项工程为文物勘探预留的工作时间都很短,完全没有办法按科学的程序来开展工作,对发现的文物也来不及保护,更不用说腾出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和解释这些发现。而后者,才是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掀起了几次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国务院曾专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基建项目尽可能避开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区或者地下文物丰富地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文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对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勘探。
只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法律法规并不能落到实处。即使在有着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文保先行的观念也没有渗入骨髓。据统计,2003年至今,北京新开工建设项目的数量过万项,但配合进行的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仅400余项。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悬殊的,真让人为地下脆弱的文物捏把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让人气馁,给文化遗产让路的消息也时有耳闻:北京到四平的高速公路为保护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决定再次南移;赤朝高速公路有望修改设计方案,为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让路……有学者说,这样的喜讯大多是文物部门与地方政府多次博弈的结果。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中国的考古人曾这样形容自己的职业,而现在,他们在很多情况下却沦为“救火队员”,甚至就连这个角色,有时也是形同虚设。这的确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