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斯庭圣母
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
早期的圣母偏重于平民气息,自从来到罗马后,他的圣母像也开始发生气质的变 化,人间的母性转变为女王式的圣母了。这一幅《西斯庭圣母》却兼具两种秉赋,她 既象一位善良的民间女性,又具有女王式的严肃性。圣母抱着圣子降落人间是为了献 出自己的儿子。西斯庭圣母所具有的文雅、温柔与美貌,致使一位俄国画家感慨地赞 美道:“拉斐尔画的圣母,本身就是对人类的想象力的创造。”这一庄严而典雅的圣 母形象,可以说是画家所有圣母像中集大成者,是他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 《西斯庭圣母》完成于1514年,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这幅祭坛画,指 定装饰在为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西斯庭教堂内的礼拜堂里的。最初它被放 在教堂的神龛上,至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庭教堂里,故得此名。现为德国德累斯 顿博物馆收藏。拉斐尔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母性形象。为了拯救人 类,圣母将儿子送向人间。他采用了较为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来铺陈这一场面:绿 色帷幕刚刚揭开,圣洁而美貌的圣母赤着双脚,怀抱耶稣,显现在光辉普照的天上, 正徐徐下落来到人间。又似乎正在挪动轻盈的步子,从云端里走下来,但又好象凝滞 不动,露出期望的表情。一对晶莹的目光,注视着苦难的人间。由于圣母还在云中, 身上的衣服被细微的和风飘拂着。被母亲搂得紧紧的耶稣,瞪着两只小眼睛,似乎等 待圣母给他决断未来的命运。这个云中的圣母头上既没有表示神的光环,也不戴宝冠。 连圣母身上的绿色斗篷、红色上衣和褐色头巾也是十分平易近人的,另外毫无华贵的 装饰。作为画面背景的是隐约透现在天光云气中的无数小天使头像。稍不注意,这些 小天使好象是一朵朵团云。画家用这种表现手法为圣母的神圣贡献谱写赞歌。其构思 确实是新颖独到的。
在前面,左边是跪着迎接圣母到来的罗马教皇西克斯特。他穿着厚重的金黄色法 衣,一手置于胸前,以示虔诚;一手指向画外,表示要引领圣母。添画这个真实人物 是教皇利奥十世的授意,但拉斐尔处理得恰到好处。为了既不使教皇暴怒,又不致使 画面琐碎,拉斐尔在西克斯特教皇的左下角,即法衣的下摆边角上,画了三层皇冠, 以表征其父王的权力。 右边一侧是跪着的圣女巴巴拉。这是一个宗教传说中的殉道者形象(据传她殉难 于公元250年)。但画家画了一个秀美典雅的少女形象。她对圣母下凡现出极大的恭顺 与喜悦。虔诚之心,是通过那双低垂的眼帘来表现的。她默默地注视着大地,相信人 类得救在望,是一种民女善良德行的体现。在画面的最下端,齐画框的边缘,画家又 画了两个天真烂漫的小天使。他们张着小翅膀,似乎在等待这一奇迹出现。两个胖胖 的儿童,翻起白眼朝上窥视着。由于这两个形象,整个三角形构图受到一定的破坏。 使画面空间出现不稳定感,从而形成了一个环状的形象组合。 《西斯庭圣母》的构图比较严谨,空间透视处理得极好。均衡的三角形,由于上 下左右不平衡的对比,使画面平添了生意。比如,教皇西克斯特的大法衣,使三角形 的左角显得沉重些,而巴巴拉的头部则略高于对面教皇的头,她的头顶上的绿色帷幔 又纠正了左边的这种重感。为了不使画面琐碎,画家也添画了一点细节来补充——巴 巴拉身背后的小塔就是她被囚禁在牢狱塔的象征物。为使画面的云际具有深远感,画家避免了焦点透视法则,采用多视点和并列法,人物的形体互不遮掩,整幅画面是虚 实相生而又流畅平稳的。分散的人物实际上是在一个圆形的色彩联合内。观者既能领 悟到直观的形象,又使自己产生一种和谐的幻觉。
背景说明
据说画家对所有画上的人物都作了认真的素描写生。圣母似走非走的姿势、巴巴 拉扭转头部的风采、教皇侧面形体的线条透视感,这一切是以准确无误的素描为基础 的。每一个优美的造型有助于加深这一壮丽的主题,而它们又独自产生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令观者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