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艺博会可以重来
http://www.socang.com 2010-05-31 14:21 来源:
导语:对于博览会的组织者来说,除了说服画廊参展,是否能够获得来自政府、商业机构的赞助,是决定展会能否强势复出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5月15日,穿梭在“洛克·外滩源”的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贵宾预展现场,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主席尼克龙先生(Nicolo Filippo Mori)耳际混杂着普通话、广东话和英、法、德语。他笑称:“即使今年展会的规模有所缩减,人们还是能在这里体验到‘地球村’的感觉。从莫奈、雷诺阿、毕加索到凡·代克的绘画,从18世纪的织毯到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古董家具,收藏家在这里可以找到来自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中国的各种艺术品。”在这个不久前才完成了内外修缮和改造的历史保护建筑里,20家国内外参展画廊占据了并不算大的两层楼空间。
为期一周的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曾在2007年举办第一届之后,因经济危机而暂停,今年又重新恢复。除了这个诞生于上海的国际艺术博览会,正准备重整旗鼓的,还有曾经在2009年一度喊停的巴塞尔版画博览会和德国慕尼黑艺术博览会。过去两年对国际艺术博览会来说可谓是惨淡期,许多博览会因经济危机、客源不足等原因而停办,或成交量大幅缩水。如今,各类艺博会开始跃跃欲试,准备趁经济复苏的大好趋势卷土重来。
缩小体量再面世
相比2年多前在上海南京西路展览中心隆重揭幕的第一届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不久前落幕的第二届展会显得更加精悍。“相比2007年第一届展会,今年展会规模缩小了近一半。”创办人尼克龙说,“我们希望能够将它做成一次真正的精品艺术展,靠‘精’取胜,而不是靠规模。每家参展画廊都有自己的精准定位和‘艺术专长’,例如法国巴黎Jacques Barrère画廊以亚洲雕塑为主打,JGM画廊则专注于现代绘画,而坐落在巴黎旺多姆广场的Lorenz Baumer则是珠宝爱好者热衷的地方。”
就在上海的艺术爱好者徜徉在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时,伦敦的当代艺术爱好者也正享受着英国最大的当代艺术博览会——巴特西当代艺术博览会上的视觉盛宴。这个曾在2009年一度取消的艺博会携150位艺术家的作品,于5月14日至16日在伦敦上演续集,成为英国在金融危机浪潮中第一个回归的艺博会。“去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委员会因不能保证参展者核心利益得以实现而暂停了展会。”组委会如此向媒体解释,“今年我们再次出击,虽然相比前年,规模上略有缩小,但参展者对展览反响满意。”
和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一样,准备缩小体量再次出击的,还有德国慕尼黑国际艺术博览会。“我们正在研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希望将慕尼黑艺术博览会重新定位成一个不那么商业化的展会。必要时,我们会拒绝一些过于商业化的画廊参加。”该博览会的总监约瑟夫·伦克(Josef Renk)认为,“这个展会一直是德语系地区最悠久的和最重要的艺术品和古董交易会,但就连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博览会这样致力于一流古董、装饰艺术和现、当代绘画作品交易的博览会也曾一度因为博览会过于商业化造成一些画廊拒绝参展的现象。所以慕尼黑艺术博览会在改革的过程中也要吸取马斯特里赫特博览会的经验教训。”
原定于2009年秋天在慕尼黑东部的Riem博览会大厅举行的第五十三届慕尼黑艺术博览会曾被取消。博览会的总监约瑟夫·伦克(Josef Renk) 和迈克尔·丹尼尔斯(Michael Daniels)表示经过长达一年的努力,组委会仅仅收到三十个参展商的参展申请,而该博览会的举办至少需要八十五家参展商。总监伦克还表示暂停并不表示展览会将告别国际艺术舞台,相反,他们将利用这段时间对该博览会进行改革,制定一项长期有效的规划方案。
强势复出不是梦?
在尼克龙做下“缩小展览规模”这个重要决定的背后,是不可忽视的全球经济背景。艺术品市场研究企业ArtTactic公司提出“西方艺术品市场信心指数”的概念,用以衡量艺术品市场繁荣与否,这一指数在2008年5月为56,而至2009年已跌至10。虽然2010年,全球艺术品交易已经初显复苏趋势,但谁也不知道全球艺术品的交易曲线将在何时真正迎来上扬。而眼下,面对众多将要重出江湖的艺术博览会,谁也猜不准它们是否能强势复出?
纽约国际艺术展览会的情形看上去不错。今年3月,纽约国际艺术展览会在告别一年后重新回到哈德逊河畔94号码头的THE UNCONVENTIONAL中心。创立于1996年的纽约国际艺术展览会每年都会吸引来自美国、欧洲等地区的50多家参展商。然而在经济危机下,组委会曾经取消原定于2009年3月间举办的纽约国际艺术展览会以及纽约亚洲艺术博览会。眼下,两个展会都在2010年回来,并且收到了不错的反响。“我们曾经预期2010年的展会将有400家画廊参加,但最终加入阵营的画廊近500家。”该展览会的组织者Haughton欣喜地说。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博会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