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雕塑中国
时间:2010-5-20~~2010-6-20
主办单位:雕塑中国
策展人: 张书彬
水印•力量:付永康和他的艺术执著
永康是和我同时进入美院的,他是搞版画的,我是搞美术史论的,相对而言,我对他还比较了解。
版画系在美术学院里是个比较特殊有趣的系,特殊就特殊在这个系出来了很多不搞版画的名人。比如油画、设计、动画制作,甚至是理论等各方面的人才,如著名美术史学者曹意强教授等。版画系的老师给人的印象通常是为人低调不张扬,乐于助人而做事认真。自然,言传身教,这种风格也延续到了系里学生的身上。版画系的同学往往朋友最多,不声不响中他会做个令你赞叹的东西出来或者参加个大展之类。永康也不例外,他是典型的美院版画人,属于厚积薄发那种的。怀着美好的艺术理想考到了中国美术学院——这座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学府之一,众多艺术学子梦想的象牙塔——并没有让永康沾沾自喜或引以为豪,他觉得自己反而多了一份薪火传承的责任和压力。认识他的朋友都说他性格温和而稳重,为人低调谦逊。与他交往,其真诚和淳朴每每令我感动不已。
当下世人的感知方式已悄然发生着变化,视觉图像正以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势冲击着传统的文本阅读方式。视觉认知的快感也让图像的地位日显,于是许多人坐不住了,抛弃传统,不断来创造“奇观”和景观来迎合这种趋势。永康却如独坐书房暗自凝思的先生,追思慕古,潜心问道,不为窗外的种种诱惑所侵。他说,“激进的当代艺术颠覆了我对传统艺术的看法;对影像的迷恋渐渐超越绘画;在行为艺术面前,无话可说,却还要逼着自己说话。我的世界突然变得不一样,在一种不断地与一些曾经迷恋的大师忍痛告别的过程中,我渐渐地迷失,继续着颠覆。生命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是节制还是奔放?是矜持还是疯狂?到最后,我甚至颠覆了自己的信仰。……”经历着痛苦的蚕蜕般的颠覆,期待凤凰涅槃后的重生。永康在不断寻找自己发展的种种可能性,思前想后他还是丢弃不下自己钟爱的版画艺术。
“蚁族”,时下比较流行的来形容大部分毕业离校的80后大学生的词语。面对社会,蚂蚁虽弱小,但却充满智慧和力量,勤勤恳恳、坚忍不拔、永不言弃、持之以恒是其处事风格。同样,他们还具有期待情怀和梦想:整个冬天都在憧憬并等待着春天与希望的到来。这些特点,同样可以在永康身上找到影子。
而今许多怀着艺术理想走出美术学院的学子们,面对现实不得不抛弃了理想,臣服于现实,成为巨大艺术产业链上的一枚棋子或走卒,甚至远离艺术而为其他的也已不在少数。有些人开始迷茫,有些人开始彷徨,有些人开始顺服……永康则选择了坚持,虽然现实很残酷很无奈,但他坚信:只要理想不灭,艺术生命永恒!套用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艺术爱得深沉……他说自己的血液里有农民朴素的性格和勤劳的美德,但是也有乡下人的无知及缺乏自信。这也成为驱使他不断努力学习以谋求前进的动力。
我不想对他的作品发表过多的褒扬之辞,毕竟相对美术史上的经典大师之作,他的作品尚有许多稚嫩之处。面对如他刚走出美术院校步入社会的朋友,除了希望他坚持创作、不断学习之外,还要提醒他不要因为现实太多的诱惑和误导而玷污了自己纯洁的创作心态。
这次展览主要选择了他创作的一系列版画作品:《故事》、《净心》、《无思无为》、《小景山水》、《鸭子》等。其中《故事》系列作为他的毕业创作曾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展出,得到专业老师的高度评价。
他的画如其人般质朴、实在而不乏灵性,处处透着智慧和趣味,他善于学习,家中书架上的书已小有数目,从哲学到心理学,从文学到自然科学,种类繁杂而视野颇为广阔。他经常说自己正是因为知道的不多,所以才多方搜求阅读获知,他常言,人生贵勤,不索何获。
他喜欢在同一块版上加入各种不同的颜色,然后观察颜色对于画面对象力量的彰显。水印的力量在他手下慢慢得到升华和体现。让我们静静体会颜色在他手下细细的流变,他那份心境也同样依附在画中。如他所言,他之所以选择用最纯粹的版画语言进行创作,是力图让画面表现出一种隐逸的氛围。这种隐逸的氛围能够带给他内心平静的感受。
他的作品清新秀丽,涤人心脾,如春天西湖边殷殷翠绿的拂柳。身处象牙塔中,未有沾染过多的世俗烟火气息。其实,永康的作品中,再也没有什么比流露在其中的真诚更具特色和令观者感动了。许多之前看过他画的人都曾提及这一点,甚至认为他如果坚持继续走下去,今后肯定能为名动一时的大家。是否真的如此,我不敢多做断言。但至少他在同届同学中独树一帜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今,他如一株嫩芽,正破土而出,迎向雨露,奔向太阳!
我祝福他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在漫长无止境的艺术之路上执著地前行,越走越远,越走越成功,也期待有更多的朋友来关注和支持类似永康这一批刚刚走出美术学院的艺术学子们。
张书彬
庚寅清明于西子湖畔
关于水印创作
版画是一种媒介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我选择传统水印木刻这一方式,源自于个人对于东方传统文化的热爱。
水是明净的东西,往玄里面说,水是虚空,虚静澄明。
水是水印版画的母体。如女子肌肤一样细腻敏感的宣纸生在水中,墨的五彩依靠水将其的融化,流动在宣纸之上。木板与水之间的融入与滋养,水与墨之间的冲刷与交合,墨色与木板之间的渗透与承载。最后,木板与宣纸之间的碰触成就着艺术家的心态。我们如何去把握这许多细微敏感的材质?如何将自己的心情浸润在一块块印记之上?拥有一个如水的心情。想象自己是一碗水,浸润宣纸,让宣纸渐露水色;浸润木板,使木板充盈温润;浸润砚台,在轻缓的摩擦中将墨液制成。艺术家的心始终依偎着水,随着水一同流转,将墨色赋于木板之上,将宣纸赋与木板之上,将心情赋于宣纸之上。这一切的流转回合,心与手的合一,手与物的合一,画面与心灵的合一,似音乐,而鼓乐者叫做水.
世界很多彩,生命很短暂。生活中我们必须选择一条单一的路径,走过生命的历程。而在创作过程中,尤其表现在版画创作中,我可以对画面效果有多重的选择,我可以实现生活中所难以拥有的多彩。体验不同风格创作的新鲜感,当然也是一种想象力的宣泄。晚唐诗人司空图,有一篇名为《二十四诗品》诗歌创作,他在这篇作品中,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司空图概括的二十四种诗歌风格是:
雄浑 冲淡 纤秾 沉着
高古 典雅 洗炼 劲健
绮丽 自然 含蓄 豪放
精神 缜密 疏野 清奇
委曲 实境 悲慨 形容
超诣 飘逸 旷达 流动
我在版画创作中,也试图达到这样的效果:同样的一套木板,同样的构图样式,通过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以及色彩轻重的运用,来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氛围。这些画面风格或许极端不同,但是却是从相同的一套木板中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