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女士和她的十字绣版《清明上河图》。
细节丰富,单是树木都有多种颜色。
2厘米高的人物,但上衣、裤子、鞋子的轮廓都不能出错。
1000多年前的某一日,清风徐徐、阳光和煦,北宋都城汴京城人声鼎沸,正准备过清明节。路人、店员、商队、小贩穿梭在汴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小桥、流水、绿树、青山,也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这一幕,已被宋朝名家张择端绘成《清明上河图》,成为传世经典……
1000多年后,佛山的一位十字绣高手,历时一年半,绣断了几十根钢针后,上周五,高明市民杜女士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终于完工,长达6米左右,共绣74万余针。
作品:
6米多长画绣了74万针
昨日,杜女士带着她的大作来到禅城,“上周五刚刚完工,整整绣了一年半!”摊开这幅十字绣,只见大大小小人物栩栩如生,车辆、马匹、游船也是轮廓分明,连车轮条幅都能看清,重现了汴京城当年的盛景。杜女士介绍,这幅十字绣长6米多,宽0.7米,是截取了《清明上河图》全本的其中一段场景来做的,“一共绣了74万多针。”记者了解到,《清明上河图》全本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全图人物550余个,“十字绣上有多少人物?我自己也数不清了。”
“因为楼房、人物特别多,绣起来也很考验耐心。”杜女士表示,整个作品用到72种颜色的绣线,连最普通的一棵树都要用6种颜色。但最难的还是绣人物,“要先用相应的颜色绣好方格,再用黑线钩边。”杜女士称,一个人物高不过2厘米,但要看到上衣、裤子、鞋子的轮廓,“一点都不能出错。”
艰难:
一度每天绣13个小时
2008年,在深圳工作的杜女士迷上了十字绣。完成了一块几十厘米见方的小型十字绣之后,她决定做一幅难度最高的十字绣。当年8月她买好了绣《清明上河图》的材料。
“开工不久,我辞去工作回到高明,专心做十字绣,几乎每天都要绣13个小时左右,即便重新工作后,每天也会绣6、7个小时。”
绣到一半的时候,杜女士还差点放弃,“一坐下来就胸闷,休息两三天后,她再接着做。”做十字绣的材料很简单,针、线、布足矣,“但针都我绣断了几十根,因为经常顶在顶针上,几个手指都起了老茧。”
故事:
菜都炒好了米忘放进锅
上周五,杜女士终于绣完了最后一针,“当时并没有感觉兴奋,而是‘解脱了’,想睡几天几夜。”她说,一两个月内,再也不想碰针线了。因痴迷十字绣,杜女士做了不少糊涂事,“有次我做晚饭,菜都炒好上桌了,一揭电饭煲才发现,竟然忘了放米进去。”杜女士说。
杜女士说,她下一个目标已想好,“我要做一系列世界著名人物的巨幅画像,自己请人设计图纸,要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聚焦:
价值几何?
杜女士称,打算将这幅十字绣拍卖,或者送往展览馆等场所展出。
“十字绣的价值有一个规律:越大的作品越是有价无市。”佛山一名经营十字绣品店的店主告诉记者,像杜女士手中的作品或许很难短时间卖掉,“喜欢的不一定出得起钱,出得起钱的又不一定喜欢。”该店主称,杜女士若选择委托拍卖行拍卖也不划算,“成交几率不大,还要交一笔昂贵的拍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