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 古人智慧之巅 (图)
http://www.socang.com   2010-05-17 16: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金面青铜头像,商代晚期,高41厘米,四川广元三星堆出土

 

 

    《另一种古史——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与图像铭文的解读》,[美]杨晓能著,唐际根孙亚冰译,三联书店2008年10月第一版,79.00元

    《另一种古史——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与图像铭文的解读》成稿于1993年,在2000年英文版付印前,曾适当补充了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一些新的考古材料。从本书成稿到中文版的出版,历经15年;其间有大量的研究文章与著作问世,值得征引,但为保持本书的原貌,除不可缺少的考古发掘报告和个别研究外,只能割爱。

 

    本书是以中国古代青铜礼器上的三种视觉媒体为基点来探讨古代中国社会、政治、宗教与文化的尝试。虽然为考古学、古文字学、美术史、历史学、宗教学多学科与发展构架的一种初步的理论性探索,或可称为一种别史。在言之必有据的准则下,本书尽可能综合、归纳和分析已知的考古成果以及前人的研究。为避免篇幅过长,加之古代的纹饰、图形文字和图像铭文的具体形象难以文字清晰表述,故皆辅之以插图。由此,本书读起来难免比较枯燥,颇似压缩饼干,需要时间消化。总体来说,本书没有囿于权威的结论和学界流行的时髦假说,不受制于特定时代、地域、载体或器物的局限,以考古发现的事实为依据来分析古代中国遗存的材料,探索它们的来龙去脉,领悟其中流露出的信息,从而提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

    现在学界逐渐认识到,古代中国在任何时期都不是一个单元的、由单一文化或单一群体组成的、前仆后继直线同步发展的社会,而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政体共存、组合松懈多变、形势错综复杂、实力与影响彼此消长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注入新民族和新文化、在继承基础上不断扩展和不断创新的、庞大的人文共同体。她的文化、思维及宗教的一些共性和特征,是在众多民族和众多文化相互碰撞、影响、交流与融合的漫长历程中形成的,而且这些共性和特征的基因实际上萌发和形成于史前至商周时期。在秦汉帝国之前,某一文化或某一民族可以发挥较大的影响力,可以成为群龙之首,也可以建立一个王朝,但他们本质上都是地区性的实体。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有限实力,加之早期中国文化与信仰的传统与特色,决定了宗教信仰和礼乐制度在早期社会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换句话讲,军事手段不是征服各个政体、支配古代社会的唯一方式;利用宗教、信仰、伦理、礼仪来统治社会和扩大势力影响范围的途径,至迟在商王朝时期已清晰可见。

    古代中国青铜礼器是凝聚集统治者治国理念、大众宗教信仰、社会礼乐制度、时代艺术风尚的载体,它与所承载的三种媒体的问世,是几千年史前文化孕育、积淀、发展、创新的结晶,以及青铜器时代中原王朝统治手段在青铜礼器上的视觉化与艺术化体现。以上观点并非凭空臆想,而是在大量的考古发现基础之上致力研究所得出的结果。立足于此,本书采用多方位的探索途径和立体的观察与思维,以考古发掘的资料为纲目,纵跨史前至青铜时代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横揽各种类型的载体与多样的视觉信息,以期破译古史的密码。

    关注中国考古事业的读者均知,由于中国考古学的进展,对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艺术的理解和具体问题的结论往往每几年就需要更正与补充。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中国考古学对古史各方面研究的贡献是不过分的。值得欣慰的是,在本书完稿十几年后,考古新发现不仅没有否定作者的见解,反而提供了更多的佐证:我对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和图像铭文的解读,向青铜器图形文字族徽说的挑战,以及提出的商代青铜礼器网络体系的见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验证,学界随后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得出了与本书近同的结论。从这一点讲,此书还有阅读的价值。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青铜器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古董法拉利429万美元被拍卖(图) 古董法拉利429万美元被拍卖(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苏富比尤伦斯藏品拍卖掀起中国当代艺术高潮,并刷新纪录(图) 苏富比尤伦斯藏品拍卖掀起中国当代艺术高潮,并刷新纪录(图) 雕漆神技 雕漆神技 鬼斧神工(图) 废品堆里拣出的珍宝:西周环带纹鼎赏析(图) 废品堆里拣出的珍宝:西周环带纹鼎赏析(图) “乾隆御用清宫壶王”大全套全国正式首发 “乾隆御用清宫壶王”大全套全国正式首发 揽一缕欧洲的阳光带给杭城 揽一缕欧洲的阳光带给杭城 杭州民进书画院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图) 杭州民进书画院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