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满蛤蜊皮未必是“海捞瓷” 流入市场的数量有限
http://www.socang.com   2010-05-04 10:53   来源:齐鲁晚报
  “南澳Ⅰ号”此次考古,估计会吸引不少藏家的眼球。其实,对“海捞瓷”的关注从2005年清代古沉船“碗礁一号”的发现就开始了。

  当年,“碗礁一号”部分古瓷出水,震惊了文物、考古界,同时,也吸引了海底古瓷器收藏者的目光,并极大地刺激了文物市场的神经——2005年年底,一批在海底沉睡了数百年的海捞瓷首次登陆拍卖场。尽管这些瓶瓶罐罐算不上官窑名品,但在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200多件拍品总成交额高达2727万元、成交率为92.05%,而拍前的预估价仅为100万元。次年5月,北京某拍卖公司拍出的一只明洪武釉里红莲口鱼藻大盘“海捞瓷”价格为792万元。瓷器市场顿时刮起了一股“海捞瓷”之风。

  “海捞瓷”逐渐受到藏友关注,迅速在圈内引起收藏者共鸣。甚至有部分瓷器藏友专门赶往福建、广东沿海,希望能得到一件“海捞瓷”。同样,国内不少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海捞瓷”,这些“海货”真假难辨,虽然故事讲得曲折动人,但估计多数不会是真的。

  不久前,故宫博物院瓷器专家叶佩兰老师曾给笔者讲了个故事:南方有位企业家收藏“海捞瓷”,自己在溶洞里放了上千件的瓷器,请她去鉴定一下。叶老师一看,瓷器上面都长满了小蛤蜊皮,看着身上都起鸡皮疙瘩,但瓷器根本就不对,而藏家还根据上面生长的海生物,坚信自己收藏的就是“海捞瓷”……

  捞到沉船文物的渔民只是极少数,“海捞瓷”流入市场的数量也是很有限的。哪来这么多“海捞瓷”啊,有行家曾对杭州市面上的“海捞瓷”进行鉴定,发现其中95%是赝品。有人就曾用80元的价格买下一件标价6500多元的“海捞瓷”。可见,在“海捞”神话的背后,更多的是个别利欲熏心的人利用藏家的狂热制造的赝品。

  对“海捞瓷”的鉴别,应以瓷器本身的相关要素为基本着眼点,千万不要被绘声绘色的打捞故事和流传来源所迷惑,更不要被瓷器表面有海洋附着物的假象所迷惑,以免陷入骗局。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海捞瓷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古董法拉利429万美元被拍卖(图) 古董法拉利429万美元被拍卖(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苏富比尤伦斯藏品拍卖掀起中国当代艺术高潮,并刷新纪录(图) 苏富比尤伦斯藏品拍卖掀起中国当代艺术高潮,并刷新纪录(图) 雕漆神技 雕漆神技 鬼斧神工(图) 废品堆里拣出的珍宝:西周环带纹鼎赏析(图) 废品堆里拣出的珍宝:西周环带纹鼎赏析(图) “乾隆御用清宫壶王”大全套全国正式首发 “乾隆御用清宫壶王”大全套全国正式首发 揽一缕欧洲的阳光带给杭城 揽一缕欧洲的阳光带给杭城 杭州民进书画院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图) 杭州民进书画院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