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刀痕见画工:器以载道 话说漆器红与黑(图)
http://www.socang.com   2010-04-20 16:31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清乾隆 雕漆三国水战人物八方盖盒

  漆器生产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在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繁盛、明清时期的辉煌后,漆器艺术以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备受收藏者的青睐。此外,由于漆器不易保存,所以唐代以前的漆器,除了考古发掘出的以外,流散在民间的极少。于是,当代收藏家们把目光投向了传世较多的元、明、清,甚至现代作品上。

  器以载道

  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到楚汉漆文化的繁荣,直至明清达到顶峰,中国可谓世界上最早用漆制作器物的国家,并将漆艺绵延传承,走过了7000年漫长而辉煌的历程。

  战国时期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漆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出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至秦朝,漆器制造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手工业门类。与春秋战国相比,秦代漆器制作更为规整、精美,器形、品种也更为丰富。秦代的历史虽不长,但秦代漆器在从春秋战国到汉代的漆器发展过程中,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秦代漆器的纹饰多红黑辉映、飞扬流动,绘画技法娴熟流畅,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惊叹于先人如此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此后,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到了唐代,漆器则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漆器制作逐渐朝着华美、富丽的工艺品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髹漆品种和技法的创新、金银平脱的盛行、螺钿镶嵌的发展、雕漆等新工艺的出现。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丽华曾介绍,雕漆的历史从文献记载上来看,产生于唐代,但是没有留下实物,只是文献上有所记载。而宋代雕漆是比较明确的记载了产生的时代,在当时已经有了剔红、剔犀、剔彩,元代雕漆生产可谓是一个高峰。

  元代的雕漆作品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腴圆润的花纹,构图饱满匀称,层次分明,并注重磨工。明代的漆器作品则在继承元代风格的基础上,制作了雕漆、填漆和螺细器皿,永乐十九年明成祖又在北京建立了专为皇家服务的漆器作坊,称为“果园厂”,专门从事雕漆和填漆生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就是雕漆中的剔红和剔彩。

  北京的雕漆始于明代永乐年间,明代永乐到宣德时期的雕漆作品,在漆器艺术中有较高的地位,是官作漆器的杰出代表,在2004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代永乐剔红雕漆龙纹盖盒以1193.8万元成交,爆出雕漆拍卖史上的一大惊人冷门,漆器的价值开始被人们刮目相看。此后清代的雕漆作品也从2003年开始出现了价格上扬的趋势。值得关注的是翰海2004年秋拍中,一件清代乾隆雕漆嵌绿石御题挂屏其成交价高达682万元。清代乾隆年间是雕漆的第二次辉煌。那时除了宫廷设有漆器工场外,民间生产也分布较广。

  此盖盒采用雕漆工艺,于朱红大漆之上,色泽鲜艳明亮,雕琢出层层图案,盒边侧棱、边棱及盖面均饰锦地纹,边棱锦地上雕饰纠缠夔龙纹,拙朴典雅,盖面则浮雕三国水战人物图案,为乾隆时期雕漆精品。

  2009年保利春季拍卖会 估价: 30万元~50万元

清乾隆 雕漆贴象牙葫芦形盖盒

  此盖盒作变形葫芦样式,典雅而又秀美,以精细雕漆作繁花色地,朱红醇厚庄重,其上以象牙雕刻点饰花叶,作浅黄淡绿,漆雕与牙雕之比翼双飞也。

  2009年保利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56万元

清中期 雕漆云蝠花蓝壁瓶盂 (一对)

  2008年保利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13.44万元

清 黑漆洒螺钿香几

  香几木胎,髹黑漆。几圆形,较高,五弯脚,足下有“托泥”,几侧及脚镂雕出灵芝纹、云纹效果。黑漆色黑,表面洒螺钿,红、黄、绿等,色彩斑斓,斑点细碎,犹如洒金之效果。

  2008年保利秋季拍卖会 估价:6.8万元~8.8万元

元 剔犀云纹高足盘

  元代剔犀高足盘并不多见,所雕如意云头纹有的似桃形,极为罕见,雕刻刀法流畅快利,具有元代雕漆的特点。

  2009年保利春季拍卖会 估价:6万元~9万元

明朝晚期 黑漆百宝嵌花鸟盖盒

  漆盒木胎,呈长方形,子母口。通体髹黑漆,色泽黑亮,如乌金墨玉。盒盖镶嵌百宝花鸟图案。

  2009年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13.44万元

  不见刀痕见画工

 

  要想发掘漆器的投资价值,首先就要对漆器的种类有所了解,就像瓷器可分为青花、粉彩、珐琅彩等一样,漆器中也包含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器物。仅明清漆器就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从目前的拍卖市场来看,一色漆器、剔红、百宝嵌等无疑是市场的主力品种。

  目前世界上的中国漆器最高价纪录为2001年4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以1214.5万港元成交的明代永乐剔红牡丹花卉大圆盒,这个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这种雕上牡丹和葡萄的朱红色圆状漆器制作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25年)。此漆盒体型硕大,造工精湛,红漆层厚实,盖面精刻大朵牡丹花,围以不同姿态的花叶纹面,四周亦遍刻卷枝牡丹及趸草纹,被专家称为明代永乐年间漆器工艺臻于巅峰之作。当这件漆器从120万港元起拍后,最初有10多位买家参战,最后被亚洲一位私人收藏家通过电话委托,以1214.5万港元竞得,高出估价10倍,并创造了中国漆器的世界纪录。由此开始漆器虽然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高价,但是也捷报频传,让人看到了投资漆器的潜力。

  永宣时期雕漆的主要特点是:打磨得十分平整,藏锋不露,正如乾隆皇帝在御制诗全集“咏宣德雕漆仕女盒”一诗中所盛赞的“不见刀痕见画工”。有了这位中国第一风流皇帝的热评,永宣雕漆的身价自然扶摇直上。目前拍卖市场上,拍卖价格排名前十的漆器中,永宣剔红占了近一半。

  剔红,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因层层堆朱漆而被日本人称为“堆朱”。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

  明代黄成在《髹饰录》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竟达几十、上百层,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极为费工,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在北京翰海2005年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朝永乐“剔红牡丹纹盒”,以214.5万元成交,上海崇源拍卖公司推出的漆器拍品,南宋“剔红凤鸟穿花图盘”拍到了143万元。2006年,香港苏富比曾以606.3万元的高价拍出一件清代“乾隆剔红御制诗笔筒”,同年中国嘉德以550万元拍出了一件清代“乾隆脱胎朱漆题诗菊瓣形盖盒”。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朝宣德“剔红双螭荷叶式盘”,以497.3万元成交。

  据资料显示,漆器的收藏虽然只是近几年兴起,但由于雕漆工艺难度大,品位较高,在拍场上引人注目。统计拍卖市场中的雕漆器,以剔红最多,价格也最贵。高价位的剔红漆器多集中在元代及明朝永乐、宣德时期。

1.明 剔红高士人物四截盒

  此四层盒做工精细,器形规正,釉彩鲜艳,生动有神,风格严谨,为明代中期作品。

  2009年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16.8万元

2.明 雕漆花鸟倭形盒

  此盒造型庄重大方,雕刻技艺圆熟遒劲,极富层次感,漆色朱红,漆质坚实、细腻,用料精良,厚重质朴,是一件典型的明代雕漆作品。 2008年保利秋季拍卖会 估价:12万元~18万元

3.清 大漆嵌百宝圆形砚

  此砚以大漆制成,比较少见。大漆,又称中国漆,色泽多样,此砚色黑褐,古朴典雅。砚带漆盖,打磨光滑平整,盖面嵌百宝,以海螺、贝壳、紫檀等镶嵌出花盆梅枝博古小景。

  2008年保利秋季拍卖会 估价: 2万元~3万元

 

4.清中期 黑漆百宝嵌一把莲盖盒

  这件黑漆百宝嵌一把莲纹盖盒,黑漆色泽深沉,百宝嵌一把莲纹明艳靓丽,给人以清新之感,是清中期制品。

  2008年保利秋季拍卖会 估价:12万元~18万元

5.清 晚期 雕漆人物婴戏盖盒

  2009年保利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 5600元

6.明 黑漆螺钿人物故事盖盒

  此盒构思巧妙,填嵌精细,其图饰华美瑰丽,为嵌薄螺钿与描金工艺相结合的佳作和典范,反映了我国明代螺钿漆器工艺水平之精湛。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漆器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古董法拉利429万美元被拍卖(图) 古董法拉利429万美元被拍卖(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苏富比尤伦斯藏品拍卖掀起中国当代艺术高潮,并刷新纪录(图) 苏富比尤伦斯藏品拍卖掀起中国当代艺术高潮,并刷新纪录(图) 雕漆神技 雕漆神技 鬼斧神工(图) 废品堆里拣出的珍宝:西周环带纹鼎赏析(图) 废品堆里拣出的珍宝:西周环带纹鼎赏析(图) “乾隆御用清宫壶王”大全套全国正式首发 “乾隆御用清宫壶王”大全套全国正式首发 揽一缕欧洲的阳光带给杭城 揽一缕欧洲的阳光带给杭城 杭州民进书画院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图) 杭州民进书画院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