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章丘是我市及我省重要的考古地区,城子崖遗址等很多重大考古发现都曾引起国内外震惊。就在2008年6月到8月,为配合102省道拓宽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章丘市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对章丘市西河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后李文化、龙山文化、唐代、宋代与清代时期的文化遗存,尤其是后李文化遗存新的发现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此次考古发掘成果一直未对外公布。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此次考古发掘的领队刘延常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此次发掘的成果。据介绍,本次西河遗址发掘区紧邻102省道公路北侧,与1997年发掘区相接,发掘了5米 ×10米的探方14个,连同扩方,实际发掘1000余平方米。此次发掘文化层与以往相同,共分6层,发现有后李文化、龙山文化、唐代、宋代和清代文化遗存,取得了比较重要的学术成果。
后李文化堆积层遗物丰富
此次发掘最重要的成果是后李文化堆积层的发现。刘延常告诉记者,在文化层的第3、4、5、6层属后李文化堆积,遗迹有8座房址、12个灰坑。房址大致分为三排,均为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有3座保存较好,其中有两座房址面积较大,保存面积60余平方米,复原面积达70多平方米。在西南部有台阶式门道,有的门道还经过烧烤,形成了一层硬结面,编号为F301的门道内侧居住面上铺有八块大小不一的石块,是最底层台阶。房址的居住面、穴壁多经过烧烤,居住面可分为储藏区、烧灶区、活动区和居住区。居住面的中部偏北为灶区,一般有3个灶,每个灶由三个石支脚呈三角形组成,半埋入地下。储藏区一般在门道的东部,集中摆放器物,以陶釜为主,应是盛存粮食和水的。居住区一般位于房内东北部,该区地面一般经过烧烤。活动区则位于门道至灶之间的空间区域。还有5座房址,面积约25 平方米至45平方米,保存的较差,有的未发现门道、灶,居住面、穴壁也未经烧烤。灰坑以东西向长椭圆形为主,斜壁内收,近平底。个别灰坑较大,堆积包含大量草木灰,出土陶片、石器、兽骨、蚌壳、鱼骨等丰富的遗物,应为当时窖穴废弃后形成的。
对于这次发现的后李文化遗物,刘延常介绍,此次发现比较丰富,有陶器、石器、骨角器等。陶质均为夹砂陶,陶色以红褐陶为主,灰褐陶次之,陶色不纯,一器多色现象较普遍;器表绝大部分为素面,纹印有指甲纹、戳印纹、附加堆纹等;器类以圜底器为主,部分圈足器,器型中陶釜所占比例较大,还有圈足碗、圈足盘、双耳罐、钵、壶、杯等,其中有新器形。石器有磨盘、磨棒、斧、凿等。骨器有锥等。还发现较多的猪、鹿、鱼等动物骨骼。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自始至终注意采集土样,随后请山东大学考古研究中心植物考古实验室进行了浮选、检测,发现了炭化稻米,是否是人工培育稻,还需要进一步分析鉴定,目前正在做植硅石实验室分析。发现的动物骨骼等,对研究当时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龙山及唐宋等朝代遗存也很可观
除了后李文化遗存,这次发掘的唐代以后的文化堆积层也很丰富。刘延常说,像龙山文化遗存就发现了18个灰坑,两座墓葬。灰坑以椭圆形为主,斜壁、平底居多;也有圆形、不规则形的,多为直壁平底。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随葬品有陶鬶、鼎、罐、豆、杯、蛋壳陶高柄杯、器盖及猪下颌骨等。根据出土陶器判断,属龙山文化早期遗存。唐代文化遗存发现27个灰坑,1条沟,两座墓葬。灰坑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圆角方形和不规则形,以长方形为主。出土了陶罐、盆等残片、砖块遗迹瓷碗残片等。墓葬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随葬品有瓷碗、罐等;另一座为长方形竖穴侧室墓,随葬品有瓷碗、陶罐、铜簪等。宋代文化遗存发现4座墓葬,均为洞室墓,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道位于南部。有两座为夫妇合葬墓,埋藏较深,墓门用砖交错封堵,出土有陶罐、瓷碗、碟和瓷罐等。另外两座为单人墓葬,出土瓷碟和瓷碗。根据出土随葬品推断,墓葬年代约为宋代晚期。
据刘延常介绍,这次发现的清代文化遗存数量较多,有6座墓葬。其中4 座墓葬为洞室墓,带有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道,墓道多为向东偏北,随葬品有酱釉瓷罐、瓷灯和铜钱等,应该是清代中后期的墓葬。另两座为土坑竖穴砖室墓,两墓并排在一起,斜坡式墓道向北,应为夫妇合葬墓,经过考古人员调查得知,此墓葬在1970年左右被当地村民严重破坏。从现存的情况看,由墓道、前院、后室及后壁龛组成。编号为M309的墓葬前院两侧为用砖砌成的影壁,顶部覆垄瓦与脊;后室与前院间应有门,底部残存封门砖,顶部应为壁画砖;后室为圈顶,后壁用砖砌成一壁龛,仿造清代木构建筑风格,构件用砖雕刻,涂有彩绘,颜色以红黑色彩为主。前面部分仿宅院大门,中间部分仿正屋门前,里面有仿画的中堂,画的是一幅牡丹国画,两侧为对联,写的是:“逍遥云外客,修炼洞中仙”。中堂前面有一张桌子,两边各有一把椅子。墓葬用质量较高的青砖与石灰垒砌,非常坚固,砖雕精细,绘画工整,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墓中还发现了残存的“道光通宝”铜钱,因此推测为道光年间墓葬。
本次发掘收获多多
刘延常向记者总结了此次发掘的价值与收获。他告诉记者,考古发掘过程中结束后,有关部门及专家一直在做认真研究,总结出了关于后李文化遗存两条结论,总体上说价值非常大。第一是本次发掘发现后李文化遗存比较丰富。与1997年发掘区相连接,发现的房址不仅数量增加了,在布局上向北也增加了3排,房址面积达到70平方米以上,这是首次发现。出土的陶器中出现了杯、管状流壶形器等新器型,陶釜发现了较大的个体,双耳罐出现了矮领等。以上都是西河遗址以往没有发现过的,有些也是后李文化的新发现。其次是根据此次发掘出现了新器型、陶器的变化以及灰陶比例增加等情况分析,可以认为其年代晚于1997年发掘的后李文化遗存,为后李文化较晚时期的遗存,这对研究西河遗址后李文化分期、后李文化年代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面积较大并且较为考究的房子的发现,说明这个时期筑造工艺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也可看出当时的社会组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研究后李文化聚落考古,尤其是房屋内部结构、房屋布局、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另外,在文化层的考古发掘中比较重要的收获是,龙山文化墓葬是在西河遗址中首次发现,尤其是在遗址中发现了“黑、光、亮”的蛋壳陶高柄杯及随葬猪下颌骨习俗等,与山东东部龙山文化特征一致,为研究龙山文化城子崖类型具有重要意义。而发现的清代砖雕壁画墓,仿古建筑整体规范,不仅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国画艺术价值,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所以,不管从遗址的考古价值上,还是从研究中国历史及文化发展上,此出遗址的考古发掘都具有非常高的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