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炭河里遗址石碑
作为国宝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等著名青铜器的“故乡”,宁乡炭河里遗址因其独特的价值,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继去年5月遗址遭在建公路“腰斩” 后,这座千年遗址再次遭到破坏——遗址范围内的黄材河与塅溪河河道及两岸,不少挖沙船正在作业,“严重影响了遗址的保护”。
一拖拉机河沙可卖35元
炭河里遗址水草繁盛,黄材河与塅溪河在遗址核心区交汇,两千年来不断地哺育着这里的居民。
“挖沙的有很多,好几年了,这一带一直都有。”在得知记者采访意图后,当地的一位李姓村民十分配合。据她说,由于遗址范围内河道宽阔,这一带的挖沙行为非常普遍,“最开始的时候,是在遗址外围挖,慢慢的,外围的河沙挖空了,就往里边挖。”
李称,为了挖到更多的河沙,挖沙的深度也在不断增长,“现在基本上是用那种大型挖机挖,一下挖进去一丈深。”
在李的引导下,记者在挖沙现场与两位正在挖沙的工人进行了交谈。“这些沙子都是从河里面挖出来的,拿铲车挖的。”交谈中这两位挖沙工人称,他们是从去年12月开始在黄材河河道内采沙。而驱使他们挖沙的主要原因在于利润,据他们介绍,一拖拉机的河沙可卖35元,为此,他们曾雇用挖掘机在河道内挖沙。
挖沙者与执法人员“躲猫猫”
对于炭河里遗址范围内的挖沙行为,宁乡县有关部门曾明令禁止,并采取过多次集中整治行动。但为何屡禁不止?对此,上述李姓村民说,“执法的人来了,挖沙的人就不搞了,现在基本上是晚上偷偷挖。”由此可见,活跃在炭河里遗址范围内的挖沙者,一直在与执法人员“躲猫猫”。
李称,除了政府部门的介入,当地村民也多反对挖沙行为。“我们都知道他们挖沙是没有经过批准的,所以就劝他们别挖,但他们都很强硬。”李告诉记者,有一次,她的老公去制止挖沙,“他们拿了两把刀子过来。我一来说,他们还说要把我丢到河里。”
而对于李的说法,两名挖沙男子并未否认,“别人要这个东西,我们就来挖啊。这要什么批准啊,都是自己地方,都在这里挖。”当被问到挖沙是否会对遗址造成影响时,其中一名男子称,“我晓得这是遗址,但我总要做事,现在打工也没地方去。”
炭河里遗址遭到挖沙破坏
记者注意到,这两名男子挖沙的位置恰好位于黄材河与塅溪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在 1963年,当地村民正是在黄材河与塅溪河交汇处的河滩发现了一个装有1000多件玉器的商代青铜提梁卣。而记者沿黄材河步行发现,因为挖沙的原因,黄材河河道内已四处堆满砂石,满目疮痍。
“怎么又发生这样的事?公路的事刚刚发生,现在遗址又遭到破坏!”6日下午,在得知遗址遭到挖沙破坏后,炭河里遗址发掘人向桃初非常气愤,“这是全国唯一一处西周古城遗址,为了发掘和保护好它,我们连续多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它就像我的儿子一样珍贵。”向桃初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他坦言,“根据规定,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炭河里遗址建控范围内的所有未经批准的施工行为,都应立即停止。”
向桃初补充说,黄材河与塅溪河交汇处是炭河里遗址的核心保护区,完全位于保护范围内,即寨子村、胜溪村所有山前台地:东至葛藤村、南至胜溪村、西至黄材水库大坝、北至栗山村。据此,采沙行为理应立刻停止。
破解炭河里宿命的钥匙
周东飞
当悲剧没有办法解释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其归咎于命运,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和逃避。炭河里的命运曾经很辉煌,因为它是国宝级文物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等青铜器的“故里”。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金字招牌并没有保佑它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在经历了去年5月惨遭公路腰斩的厄运之后,炭河里遗址又一次面临挖沙船布下的灭顶之灾。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宿命?一处本不该遭遇破坏的遗址,偏偏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风刀霜剑严相逼。在它能发动最后的来自规律的报应之前,大地永远是沉默和隐忍的。人类的见识和智慧不至于浅陋到坐等来自大自然的报复,因此我们制定了近乎完备的法律,设置了保护自然保护文物遗址的种种职能部门,试图以法治之威力和政府之作为来防止弱质而敏感的遗址堕入宿命的怪圈。
2009年5月份,炭河里遗址被旅游公路腰斩的消息经媒体曝光后,公路最终改变了方向。但是,这样的胜绩远远没有到值得人们欣慰的地步,因为制定法律的目的不在于要去惩处谁,而是要防范违法行为的发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炭河里遗址警报频传,足以见证这块本该平静的土地遭受的肆意侵害。
早在2009年年底,就已经有红网网友发帖反映非法采沙船破坏遗址的问题。当时,距公路腰斩炭河里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宁乡县政府就此在网上回应称,挖沙已经得到遏制,并且国土、文物部门将加强监控以防范事情再次发生。到今天本报再次披露文保遗址挖沙泛滥,时间又仅仅过去了3个月而已。是破坏者超级猖狂,还是保护者没有尽力,回答这个问题,是破解炭河里苦命之谜的钥匙。
在追逐利益的年代里,炭河里遗址被逐利者窥伺,这并不是令人奇怪的事情。执法者不是自发自动地去履行保护遗址的职责,却要靠媒体、网民、社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去举报去揭露,然后才有所表示,这才是令人费解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