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
图2 |
图3 |
图4 |
图5
■安徽望江 宋康年
在我国古代,龙的形象很早便出现在一些器物和服饰上。据一些考古资料证实,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多种变体形龙纹刻在青铜器上,战国时期有龙纹瓦当,西汉出土有玉镂空龙凤套环,三国两晋南北朝出现有龙纹砖刻,到了隋唐乃至宋代,以龙纹为装饰就更为普遍,其中龙纹铜镜就较为突出。笔者在这里就有关唐宋时期的龙纹铜镜的形制和特征、成因以及其文化内涵等问题,试作一些初步赏析。
一、唐宋时期龙纹铜镜形制和特征
1、唐代盘龙纹镜(图1),葵花形,圆钮,直径18厘米,单龙纹,浮雕有巨龙张牙舞爪,体态肥大,昂扬飞腾盘绕于镜钮之外,生动活泼,龙身周围衬托有云纹,边缘饰有花朵等纹饰,该镜质地优良,制作精湛。布局和谐,堪称唐镜中的精品。
2、唐代双龙纹镜(图2),葵花形,圆钮,直径15.8厘米,双龙纹,浮雕有二龙抱钮相对,昂头耸角,张牙舞爪,四周有云纹,似有双龙戏珠之感,该镜制作精细,纹饰优美,较为珍稀。
3、宋代鱼龙纹菱花镜(图3),八瓣菱花形,兽面钮,直径13.5厘米,单龙纹,龙的上身呈鱼的形象,故名,鱼龙成弯曲形将钮围住,张牙舞爪,空白处分布为流云纹,该镜质地稍差,做工粗糙,龙身瘦弱,缺乏生气。
4、宋代双龙纹葵花镜(图4),葵花形,圆钮,直径15.5厘米,钮两侧各饰有一条浮雕的曲体龙,龙的首尾相对,腾云驾雾之势,空白处为流云纹和海浪纹相衬托,甚为和谐。该镜质地一般,浮雕工艺简单、粗糙,龙纹显得疲软无力。
5、宋代龙凤纹带柄镜(图5),八瓣菱花形,直径10厘米,一端置有瓶式柄,主饰浮雕一曲体龙,而且背负一凤,呈现龙凤戏珠之势,空白处点饰有祥云纹,该镜质地较薄,制作工艺较粗,纹饰模糊,但造型别致,较为可取。
唐宋时期的龙纹镜对比大相径庭, 其主要区别和各自的明显特征是: 唐龙纹镜质地优良, 纹饰清晰灵活, 制作工艺精细, 特别是龙的身体肥大,威武雄壮, 富有生机活力, 给人以一种精神振奋之感。而宋代龙纹镜不仅铜质较差, 制作工艺粗糙, 特别是龙的躯体瘦弱修长, 显得有些呆板无力, 给人一种疲软乏味之感。但到宋代铜镜形制渐趋多样化,出现有带柄形镜。
二、 唐宋时期龙纹铜镜纹饰的成因
笔者初步分析, 原因有两个: 一是历史原因,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因为龙是我国古代人们幻想中的一种神圣动物, 它是中华民族祥瑞的象征, 一直受到人们极高的崇尚和热爱。同时,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所以人们自然就会潜移默化地塑造龙的形象在器物上表现出来。二是现实原因,面对当时社会盛况的感受。唐宋的部分时代, 特别是唐代开元盛世,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政治清明, 文化发达, 对外交流频繁, 国力强盛, 人民安居乐业。这时人们在享受太平盛世的同时,把皇帝视为龙的化身, 大加颂扬,因此, 把龙的形象移植在铜镜上表现出来。据考古与史料记载,唐代大量精制龙纹镜, 就是为了向皇帝进献,以示崇敬。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百炼镜》诗中有:“背有九五飞天龙, 人人呼为天子镜。”充分说明当时对龙纹镜的崇尚和重视, 已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三、唐宋时期龙纹铜镜的文化内涵
龙的形象广受人们崇尚和喜爱,在封建社会,龙成为皇权的代名词。除此还有由龙而演绎出来的成语典故,如“龙飞凤舞”、“龙吟虎啸”、“龙马精神”等等,不胜枚举。这样一方面充分说明中国龙文化的丰厚底蕴,另一方面也有力地说明中国的龙文化在世界上是得天独厚的一种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