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 吴保华
木雕艺术源远流长,从商周的阴刻到战国平雕,又经过汉唐的圆雕至时清的高浮雕。明清木雕工艺复杂、题材丰富,多为生活风俗、神仙故事、道教人物,也有表现“吉祥喜庆”等。清代木雕的特点:在雕刻工艺上,明代较单纯,只有浅浮雕、深浮雕、圆雕几种。清代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上透雕、凹雕、线刻、多层雕刻等,形成并举的局面。在雕刻题材内容上,明代木雕内容相对单纯一些,清代更加普及,内容更加多样化。因此,古代木雕文化历史内涵丰富,知识学问博大精深,这个特点是诱发人们追求艺术的魅力。今择选三件清代黄杨木雕精品,仅供爱好木雕同好者雅赏。
木雕山水笔筒(图1),色泽古朴,外壁通景雕山水海石、亭台树木、风中行舟等纹饰。山石怪异、海水凶猛,构图满布局紧,刀法流畅娴熟,包浆老厚。筒身雕刻精美绝伦,浮雕纹饰与筒身层次分明,倍添魅力。木雕寿星摆件(图2),寿星面目表情纤毫毕现,细雕胡须,一副自然洒脱、嬉笑人间的坦荡神情;上身前倾,左手持一蝙蝠,右手扶于梅花鹿背,身旁站一童子喜笑颜开,寓意“福、禄、寿、喜”吉祥之意;整体深刀雕刻工艺精湛,人物姿态传神,尽显其美,打磨精细。木雕渔翁摆件,渔翁面带微笑,显得慈祥宁静,衣纹线条流畅,用料壮硕,气息高古,造型逼真,深入审视,气壮神足,人物造像简练生动传神。整器采用圆雕手法,握入手中,柔软温润,若幼儿肌肤,细腻精致得无可挑剔。
综观三件木雕,刀法苍劲有力,刀刀精湛,不露半点刀痕。其整体都凝固住一些时光的印迹,或因经历了人间沧桑和岁月抚摸的缘故,棱角处出现轻微的剥蚀或磕碰,因磨损划痕纵横、比较细密而附上累累旧气,更显得质地老气、宝光内含。有道是,越是制作精良的木雕,保存完成的就越少,恰如牙之于象、角之于犀、鳍之于鲨,令人徒呼奈何。让人不得不叹服木雕工艺的鬼斧神工。
古代木雕存世较多,但像今示三件精雕细刻之佳品,虽历经100多年仍保存如此完整无缺,古气盎然,实属少见,真不愧为难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