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家柳先生、汪先生从事收藏十余年,在武汉瓷器、玉器、字画等收藏领域均有影响,在全国收藏圈也有众多老朋友。每年,他们都会找机会在全国收藏市场走走,淘宝贝、交朋友、观行情、拓知识。
3月2日至4日,记者应邀和他们一道前往安徽、江苏寻宝。
熟人引路,文物商店看经典
记者一行5人,除了柳先生、汪先生,还有“藏龄”4年的美女小徐、帅哥小沈,寻宝团正式出发!
中午10时许,刚到H市,柳先生便带我们直奔省文物商店。作为文物流通机构,各省市文物商店所藏字画古玩,可靠性较高。
文物保管部负责人和柳先生有业务往来。他带我们来到二楼看字画。拉开墙角的红木柜,一卷卷尘封的卷轴静立其中,将发黄的长卷徐徐展开,宋代的山水画、明代的花鸟画、清代的小品画呈现在大家面前,柳先生连声赞叹“蛮开门”,那一笔一划,一晕一皴,工笔细描,于百十年后,透露着先人的闲情。
其中,尤为珍贵的为清代大书画家姚钟葆等的书画,经过上百年的洗礼,更显古朴雅致。大家书画,自然价钱不菲,姚钟葆的山水画,标价在3万元左右。但经历朝代更迭、硝烟战火、世事变迁,这些物件穿越时间的长河,呈现在吾辈面前,这份渊源,又岂是金钱所能换的?
合肥之行,柳先生、汪先生分别购得清代姚钟葆山水和汪承沛花鸟各一幅,记者能得见经典,心亦足矣。
江苏之行,发现张之洞墨宝
安徽之行匆匆,穿省过界,再入江苏。
江苏省C市,人文传统悠久,儒风蔚然。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1500多位进士,其民风底蕴可见一斑。
在朋友的多方引荐下,我们来到藏家高先生家中淘宝。高先生出自书香世家,从事书画收藏20余年。打开两张团扇扇面时,柳总定住了,那不正是“张之洞”和哥哥张之万的作品吗?一张上书苏轼诗《夜饮次韵毕推官》,落款为“子勤仁兄大人正,弟张之洞。”一张画水墨小品画,落款“张之万”。
见状,高先生娓娓道来:这两幅画是上海藏家在武汉购得。他对近代史深有研究,对张之洞非常钦佩,一次偶然买下扇面,收藏好些年了。
柳先生一把抓住高先生的手,“高先生,您的这幅画,请无论如何割爱。”高先生呷了口茶,沉思片刻,“这两幅画,我是轻易不肯出手的,既是柳总开口,张之洞又与武汉渊源深厚,我理应成全。”
“缘分啊。”柳先生说,汪先生也深表认同。两幅团扇扇面,在我们手中,也因历史的厚重沉甸起来。
灯下看“玉”,遭遇“打眼”
收藏是个细致活,非常需要眼力,一不留神,便容易看错。
在C市,我们就遭遇了一次“打眼”,那是在当地收藏家刘先生家中,刘先生酷爱玉器收藏,十余年来收藏和田玉、白玉、翡翠佩件几千件,在当地颇有名气。
看玉造诣,汪先生最高,他交代我和同行的小徐,由他将好货筛选出来,我们在一旁观看。下雨天,室内有些暗,刘先生打开灯,将一盒盒玉器呈现出来。汪先生沉着冷静,将心仪之物挑出,只见一块“福禄寿”的玉佩由福禄寿三童子组成,妙趣横生;一块清代“转心佩”,在镂雕玉中心,还嵌着枚可转动的小玉,表示“回心转意”,寓意深刻;还有清代玉龙,和田玉质,油润非常,把玩在手,令人生沉静之心,显尊严之意。
几番讨价还价,汪先生用了不错的价钱,“打包”拿下了十余块玉器。正自洋洋得意,谁知百密一疏,回来后一查,他觉得一块翡翠年代不太对,请C市专家看了看,专家给出结论,“这个翡翠挂件不老”。
汪先生一声长叹:“真是‘灯下不看玉,月下不看人’啊,是我疏忽了。”柳先生解释说,观察翡翠成色时,光源及环境的对结果有影响,行内讲的“无阳不看玉”,也就是这个道理。想起刘先生开灯之举,记者恍然大悟。看来,收藏考的就是眼力和心力,哪怕是老收藏家,也需要时刻注意,处处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