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考古学教授冉万里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处遗址东西约450米,南北约400米。地处渭北黄土台原——奉正原北侧,其南约9公里处有渭河自西向东流经,地势平坦,除遗址东北角外均为农田。因遗址局部暴露的断面不足1米,尚不足以判断文化层厚度。但从已暴露部分观察,文化层呈深灰色,土质疏松,包含有少量红陶或灰陶片。
文物人员现场总计采集陶片122片,陶色以红陶为主,占69.7%。纹饰以细绳纹为主,还有交错绳纹、弦纹、戳刺纹等。从器型上看,主要有敛口钵、折腹钵、折沿盆、尖底瓶等。
冉万里说,彩陶是仰韶文化的标志物之一,但现场采集到的彩陶数量较少,仅6片,主要为泥质红陶,纹饰主要为黑彩。从彩绘种类看比较单一,主要为带状纹饰,有宽带黑彩、细长条黑彩、圆弧状黑彩等。
谈到这处四千年前古遗址的意义,冉万里认为,从现场采集的文物综合判断,这个遗址是一处古人集中生活的聚落。这种聚落遗址是高陵县东北部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填补了当地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空白。
他说:“如果将其与相距不远的杨官寨、灰堆坡等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将为渭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分布特点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解。”
(侯晓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