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
大凡成熟的藏家是不会仅凭电脑上的图片就购画的。因为这种“隔山买老牛” 的作法,其结果往往是吃亏上当。一位好友就曾在网上买了几十通名人手札,无一真迹,悔不当初。互联网发达,网上画廊应运而生。大多数商家懂规矩,守道德,把好画放到网上,凭借科技手段宣传自己,树立品牌。也有些就不地道了,专拿些假画欺世坑人。
今年春节前腊月二十七,一位山东开画廊的朋友突然到访。一进门就气呼呼地说:“我是从长春回来,中途下车到你这儿的。”“大过年,冰天雪地跑东北干什么?”我问。“嗨,我在网上看了长春一家画廊的画,两张冯远的人物。那小子说保证是真迹,结果,我去了一看,全是假的。你说,现在火车上根本没座,我是站着去,站着回,坑人不坑人……”此君还算幸运,只受些旅途之苦,经济上损失不大。
除网上画廊外,现在许多网站也组织在线拍卖。凭我的经验,大多没谱。闲暇时,我偶尔也浏览一圈,一般轻易不会上手。但,也有一次例外,我在嘉德在线(www.artrade.com)网上拍了画。就是这次例外,似乎成了我日后值得“炫耀”的“捡漏”经历。去年夏天某一日,我无意间进入了网上正在进行的一场在线拍卖会。我草草地看了一下拍品,几十张画作,大多为赝品。当我点到最后一页时,我看到了董寿平大师的《墨竹图》。
我漫不经心地把图片打开。啊?!此幅竟和其它拍品截然不同。面貌、功力,这不分明是大师的真迹吗?因为网上拍卖不能看到原作,我只有尽可能地把图片放大,我一遍又一遍地研究了局部细节,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可当我看到价格时又犹豫了,标价不足当时大师市场价位的十分之一。一张六尺整纸的巨幅,这样的价钱怎么可能呢?况且这幅作品又没有一人应价。没有其它参考、仅凭一张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做出决断,还真是不易。翻来覆去,看了又看,难以割舍。最后,我抱着“赌一回”的心理,在拍卖结束的最后时刻点下鼠标。
翌日,我马上到嘉德在线公司去取这幅《墨竹图》。生活中就常常有这样的惊喜,来得让你措手不及。我拿到这幅画的半小时后竟在北京画店邂逅了董寿平大师的爱孙、青年画家董良达。经隗华先生介绍后, 不及寒暄,我就迫不及待地把画拿给他看。良达先生的评价让我忐忑的心踏实而兴奋。他说:“这是大师作品中的精品, 也是画得比较奔放,比较帅的作品。而且书画合一,尺幅巨大,在同一幅作品中全面展示了大师书法、绘画的成就。题识为苏东坡的‘文与可画竹论’更为难得。”
从北京画店出来,我直接去了米景扬先生家。我知道,对于米先生来说,董寿平大师可谓亦师亦友。 两人不仅同在荣宝斋供职,而且私交甚密。米先生看到这幅作品,非常激动,执意用自己的相机拍下与作品的合影, 他在题跋中郑重地写下:“……国之重宝。”
作者:吕立新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
受邀《百家讲坛》为齐白石立传。节目以齐白石的人生重大事件为主线,分为七讲,吕立新采用“紧扣矛盾”的讲述风格令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其中,第一讲“木匠生涯”谈及齐白石26岁之前的木匠生活;第二讲“贵人相助”讲述了齐白石27岁开始学习书画,受到当时很多大文人帮助的情景;第三讲“五出五归”是齐白石用8年时间走遍大半个中国,对自己的画艺进行再思考;第四讲“定居北京”则谈到齐白石57岁背井离乡、抛家舍业来到北京;第五讲的“衰年变法”,描述了齐白石到北京后画卖不出去,后用10年时间彻底否定自己的画法,艺术开始转型;第六讲“变法成功”,齐白石于68岁变法成功,艺术达到最高峰,而此时中国进入战争时期,令老人一度十分苦闷;第七讲“齐白石的艺术”除了谈及解放后齐白石受到的政府礼遇外,主要概括了齐白石一生的艺术成就。
吕立新,男,1964年3月5日出生。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理事、研究员,河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河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文化部《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项目负责人,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公益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2007年被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授予“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