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完成了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后,今年西藏自治区将正式启动古籍普查工作。
这是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的信息。文化部等八部门于去年底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文化、民族事务、新闻出版等主管部门,在人员、经费、物资和信息交流以及技术支援等方面,切实加大对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工作的对口支援和支持力度。同时明确,要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经费中设立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专项,主要用于支持古籍普查、修复、人才培训、数字化及整理研究等工作。
资料显示,全国现存的藏文古籍总数在百万函以上,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收藏在西藏。但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西藏古籍的存世情况不清,古籍保护任务繁重,人才缺乏。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有关人士认为,启动古籍普查工作,对于抢救和保护西藏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据介绍,虽然西藏古籍保护工作受限于人才等因素,但是近几十年来,西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古籍进行了保护并取得积极成果。2009年,西藏16种古籍善本进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包括12世纪写本、山南地区乃东县收藏的《般若波罗蜜多八千颂》等重要古籍善本。此前,以大藏经《丹珠尔》和藏医巨著《四部医典》等为代表的6部藏文古籍,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截至去年,西藏拥有的《布达拉宫典籍目录》等261部、1.3亿多字的古代文献典籍得到了及时抢救、整理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