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茶叶末釉长颈胆瓶,直口、长颈,腹鼓如胆,底足微外撇,露胎呈黑色,胎釉结合部有刮釉时形成的锯齿纹。通体施微偏绿的茶叶末釉。款识为“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刻款。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在清代典籍中称为厂官釉。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黑釉,当初可能是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意烧造,宋代有少量生产,以后基本断烧。清代茶叶末釉制品至雍正朝始恢复,都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雍正时期的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有茶无末,似鳝鱼皮色,称“鳝鱼黄”。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也有的挂古铜锈色,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称“古铜彩”。 这件茶叶末釉长颈胆瓶,高22.5厘米,大小适度,既适合案头摆放,亦适合手头把玩,故属于价值最高的品种,过大或过小价值均有所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