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银饰冷门瑰宝 老银饰存量不超过5000件(图)
http://www.socang.com   2010-01-25 15:05   来源:海南日报

黎族银坠黎族银耳环

 

 

黎族银项圈

黎族银质镏金梳子

清代黎族银手镯

清代黎族银饰叮铛耳环

        海南的民族银饰素来被收藏界视为“冷门中的瑰宝”,黎族银饰甚至与黎锦被誉为一对“姐妹花”;海南民族银饰在收藏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它反映了海南黎族、苗族艺术的繁盛及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不久前海南省博物馆的“皇家珍宝—————故宫藏清代御用金银器(海南)展”,开展当天就吸引了3000多名市民观看。金银器近两年作为收藏界的一大热点,倍受藏家关注。“海南的金银器怎么样?”许多观众生发好奇。

        其实,在收藏领域,海南民族银饰具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它反映出了海南黎族、苗族艺术的繁盛,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海南有三个银饰文化带

        国内知名鉴宝专家蔡国声曾对海南民族银饰赞不绝口,“海南民族银饰无论外形还是纹饰都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应该好好保留下来。”

        银饰出现的历史比金饰晚,大约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银饰只被当作装饰镶钳在铜器上。几乎与中原同步,银饰也逐渐流传到海南。自古以来,海南岛就开放包容,随着与外来文化的不断融合,海南的银饰工艺发展得非常精湛成熟,在明清达到了工艺的鼎盛时期。

        “海南的银饰文化包罗万象,逐渐形成了三个银饰文化带:黎族、苗族和黎苗汉结合区的银饰文化带。”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何云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海南的银饰文化包罗万象,既有中原文化,也有南洋文化,体现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完好结合。

        黎族银饰上的象形之美

        省收藏家协会曾组织人员奔赴海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有幸寻到了数件海南黎族银饰。据介绍,海南黎族银饰物分为面饰、胸饰、腰饰以及手足饰品4大类。在面饰中又包括头饰、头冠、头箍、耳环等;胸饰包括各种长生锁饰、胸链等;腰饰主要包括腰链及腰间饰品;手足饰品则包括手镯、脚饰等。

        日前,海南日报记者在省收藏家协会见到了部分清代黎族银饰,其工艺之精美、用途之巧妙令人叫绝。一对色泽已泛黑的黎族银耳环,外形似弯弯牛角,垂坠造型又似一个小背篓,佩上行走时会发出叮当的响声,因此叫作叮当耳环。原来,“小背篓”里包着响珠,一旦迷路,响珠相互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在僻静的山林里能传出很远,召唤族人前来救援。而一款黎族火龙手镯,外形看似拙朴粗犷,细看镯面外却雕着一只舞动的火龙,寥寥数笔却犹有意韵,应是族里颇有身份的人佩戴之物。

        海南藏家辜孔武认为,“黎族银饰极富象形之美,喜欢用不同的纹饰反映不同的生产生活情况。黎族银饰的纹饰内容极其丰富,大都体现吉祥的寓意,如凤尾纹饰象征和谐、幸福,云纹、龙纹代表喜庆,缠枝纹寄意团结。

        “黎族银饰的工艺粗犷简单,但很实用,几乎件件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何云强曾在白沙发现一套黎族银饰,构成包括头钗、耳环、挂饰、腰饰、脚铃等。头钗有一钗、两钗、三钗甚至五钗之分,每支钗子都打磨得很尖,如果上山劳动时有人劳累虚脱,只需用尖尖的钗子在人中或其他穴位扎上一针,人自然就会醒过来。耳环是迷路时可作救助的响铃。最奇特的,是别具匠心的腰饰。锁面上衔缀的不是传统的银叶片,而是银制的耳勺、牙签、剔刀、叉子、药盒,腰饰上还有两支长形银筒,分开时可放置两支筷子,合上时又成了银筒。“山野艰险的生存环境,激发了人们无限的灵感和创造力。”

        苗族银饰从头戴到脚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由于海南苗族聚居在较偏远的村寨,与外界的交流不多,其银饰也固执地保留着原有的民族特色,与内地其他地区的分别并不大。

        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全身从头到脚,无处不饰,最多时达到9套银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但苗族银饰自古皆素面无纹,工艺简单,反倒有一股洁白纯净的风味。”何云强说。

        “在器形上,海南的苗族银饰传承内地苗族银饰的特色,给人一种生活细致的感觉,不似黎族银饰带给人一种风风火火的视觉效果;在数量上,海南苗族同胞佩戴银饰的套数较内地苗胞的要少,并非全身9套一起亮相。”

        交界带银饰工艺最精湛

        经过考证,海南银饰工艺最发达的地区当数黎、苗、汉族结合区,如乐东、东方、保亭、白沙、儋州等地。在过去,当地人往往根据个人喜好到银铺订制银饰,可以说许多银饰带有非常强的个性化、独一性。

        薄薄的锁片,以考究手法刻画出灵动的浮雕饰纹,锁面包上一层凝重的珐琅彩,与无数花形锁链相衔接,散发着月色般的柔和光泽。珐琅彩银琐又叫“圣锁”,是数百年前皇宫中的赐品,就产自海南的黎苗汉交界带。“珐琅彩银饰只有海南的乐东、儋州、东方一带才有,因当地古时商埠多、交流多、名人多,与外界的融合交汇产生了海南特有的银饰文化。”何云强说。

        当地银饰与国内传统银饰的最大区别,在于镏金工艺。很多手镯、头簪、银梳上,都喜欢镏上一层薄薄的金箔,使银饰在素朴之外,恰到好处地多了几分华贵之气。日前,记者在省收藏家协会见到黎族孩童佩戴的鹿筋镏金手镯和一束镏金头簪。在鹿盘手镯的接口处,包上一层薄薄的金箔,既遮盖了对接的痕迹,又有装饰之美。镏金头簪则在簪头的花束上镶上金箔,这需要何等的精雕细刻!还有明清时代的镏金银梳,银质的梳齿细密有致,弧形梳把上是一层耀眼的镏金,上面雕刻的数条草龙栩栩如生。做工之精细美观,令人叹为观止。

        除镏金、珐琅彩外,海南银饰还喜欢与宝石、玉,甚至鹿骨等材质结合,以其他材质的价值拉升银饰的价格。

        老银饰存量不超过5000件

        如今,人们渐渐注意到海南民族银饰的价值。但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海南银饰或被遗弃或被破坏,或被外地藏家搜走,能够成套成系列保存下来的已所剩不多。省收藏家协会曾在会员内作过不完全统计,至今在海南藏家手里的海南民族银饰不超过5000件。

        “更让人担忧的是,时至今日这些精湛的工艺已逐渐失传。”省收藏家协会曾到乐东黄流,寻访当地最有名气的银铺。面对一只镏金拉丝的老银饰,银铺老板坦言如今的手工已拉不出如此精美细密的纹路,纵使电脑操作,拉丝的精细度是达到了,灵动的张力和气质却无法仿制。

        这位银铺老板还拿出家传的景泰蓝银头簪,不无遗憾地说,这支不到10厘米长的头簪工艺竟包含了36道工序,而现在他能掌握的只有2道。“即使列为世界非遗的埃及银饰,在制造工艺上也不过7道工序,与黎族银饰相距甚远。”何云强说,埃及银饰身价一日千里,一件银饰精品可以卖到几百万美元,而一件海南黎族银饰现在也就千元左右。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海南银饰 老银饰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古董法拉利429万美元被拍卖(图) 古董法拉利429万美元被拍卖(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苏富比尤伦斯藏品拍卖掀起中国当代艺术高潮,并刷新纪录(图) 苏富比尤伦斯藏品拍卖掀起中国当代艺术高潮,并刷新纪录(图) 雕漆神技 雕漆神技 鬼斧神工(图) 废品堆里拣出的珍宝:西周环带纹鼎赏析(图) 废品堆里拣出的珍宝:西周环带纹鼎赏析(图) “乾隆御用清宫壶王”大全套全国正式首发 “乾隆御用清宫壶王”大全套全国正式首发 揽一缕欧洲的阳光带给杭城 揽一缕欧洲的阳光带给杭城 杭州民进书画院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图) 杭州民进书画院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