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网民:我要我的话语权!(图)
http://www.socang.com   2009-12-25 15:13   来源:

备受网络“青睐”的栗宪庭和艾未未

  2009艺术最新潮提示

  艺术圈的话语权开放有些姗姗来迟,这与艺术家群体自身的特殊性密不可分。但随着年轻一代也就是互联网一带的长大成人迈入中坚,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行使网络话语权的他们,正在努力把有些“OUT”了的艺术圈拉上2.0快车,并使之成为主流价值观。
艺术网民:我要我的话语权!

  ——以博客为代表的艺术网络生态形成

  博客纪/写在前头

  2005年普遍被誉为中国博客元年,“想写就写”在短时间内就如同超女的“想唱就唱”一样风靡神州,一场“平民写作运动”随着My spaces、新浪、搜狐、博客网等一系列雨后春笋般的博客网站和网站博客而风生水起。

  2006年,已稳居中国艺术类网站浏览量首位的雅昌艺术网artspace2.0版本进入公测,艺术家个人空间开通,专业艺术博客兴起。

  2008年,据《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博客用户规模突破1亿人关口。以Facebook中文、聚友、校内、开心为代表的SNS领域逐渐受到风投和网民的青睐,博客功能成为门户、社区、SNS等在内的各种平台的“标配”内容。

  同年,“艺术国际”上线运营,“99艺术网”从成都进驻北京798,艺术门户网站开始竞争、聚拢博客资源。

  2009年,最新一期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还没有出炉,但Twitter日前已被公布为2009年全球热词榜第一名,以新浪微博为首的中国微博客们,也正在用“碎碎念”改变传统博客的话语方式。

  2009年9月,艺术国际注册用户突破一万,12月雅昌博客频道再次全面升级。近期,致力于资源整合的跨界媒体《艺术聚合》也开始全力推广旗下自由社群“蜂讯”。

  我要我的话语权

  面对2009年底总数有望突破4亿大关的庞大中国网民群体来说,博客已变得跟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一样习以为常,借助微博客的碎碎念来抒怀议事也渐渐成为公交、地铁上打发时间的下意识举动。作为网民圈子里的小圈子,艺术网民们经过几年的发酵积淀,恍然发现昔日的芙蓉姐姐早已换成了奥巴马女郎,草根文化成为了大众拥有、占据话语权的方法论,精英文化也同样需要速食以及与时俱进,于是这一切都在“后奥运”与“后危机”时代的2009年一齐迸发。

  作为艺术圈里名人名博的另类代表,艺术家艾未未在2009年继续延续着每一次更新所触发的大众舆论沸点,但终因内容因素成为新浪、网易、搜狐这三大门户博客频道的著名“钉子户”。与艾未未的“永久关闭”不同,现实中的北京朝阳艺术区拆迁“钉子户”张小涛们,则开始用博客集结维权盟友,12月初正阳艺术区的艺术家“反拆维权”博客更是风生水起。这些博客图文并茂的将大众的视线投放并聚焦到艺术区的拆迁和艺术家“流动的生活”上来,从圆明园起的“那点事”,在极具责任感的网络反思评论潮中被归纳总结,一部波西米亚式的艺术迁徙“血泪史”被网络普及传送。

  学术争鸣在2009年的艺术网坛也是一番波澜壮阔。5月13日批评家王林在艺术国际发表博文《除了既得利益,当代艺术还剩下什么?》,批判了当代艺术的功利色彩。不想一石激起千层浪,重要当事人吕澎在两天之后便撰文回应。随后,这场论战的持久力和影响力还不断扩大,程美信、杨卫、鲍栋、天乙、鲁明君、王文彬等人纷纷撰博参与讨论,网络媒体更是开出专题页面来见证这场学术争鸣。9月,程美信与鲍栋关于“年轻批评家”问题的争论再次成为了艺术国际评论首页的焦点。相较于2008年鲁虹、王南溟那场“大论战”的“骂骂咧咧”,显然2009更能称得上当代艺术在网络世界里的百家齐放,更多涉及艺术本质与时代气息的话题被搬上头条,批评界的活跃度荣登五星。虽然此时距离互联网上韩寒与白烨搅动全民神经的博客论战,已经过去了近三年多的时间。

  除了艺术事件与学术争鸣,信息高速公路的畅通也让每个人在拥有了话语权的同时,蒙上了监督、猎奇等层层面纱。于是乎攻击当代艺术院流程体制的各种声音在网络炸锅,关于栗宪庭与XX的“二三事”在妖魔化与戏剧性的“广为流传”。

  2009年底,掀起争论风波的“中国当代艺术院”事件,更是点燃了网络论坛一年最激情的时刻,更多的艺术网民通过博客、论坛加入到了“论战”中,及时的多方面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2009年艺术网民的“愤青”激情和“八卦”热情与平淡的艺术市场下平淡的艺术媒体形成了鲜明对比,网络个体日渐成长为这个行业内的消息来源和饭桌谈资……

  艺术走向网络化生存

  当煎蛋网让世界没有新鲜事译言网让阅读跨越语言障碍的同时,日本版《时尚先生》在2009年5月宣布停刊,美国《读者文摘》8月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网络新贵的神通广大与传统媒体巨人的应声倒下让进入WEB2.0时代的脚步明显加快。在此形势下,艺术类的网络媒体也增幅迅速势头猛进,并且传统门户、社区、SNS平台也在积极吸纳艺术这个精英板块。艺术越来越从个人精神文化层面,走向大众需求的网络化生存之路。

  传统艺术媒体的力量正在渐渐削弱,媒体的导向与设置功能受到网络冲击,并不得不承认消息的来源大多来自网络公众的各抒己见;个体尤其是名人的“被公开”,正在成为艺术网民日益增长的八卦文化需求,“大牌们”随时准备着走上风口浪尖,而这种概率比过去大了数倍;学术争鸣在网络传播成为主导的时代空前绽放,一场学术论战在24小时内便能矛盾激化并引发不可预计的庞大群体参与;艺术家个体通过无限量而且免费的网络空间,可以轻而易举的把自己的作品进行展览,并且只计算中国那么可最大预计的参展观众人数将为4亿!

  相对其他领域,艺术圈的话语权开放有些姗姗来迟的意味,但这与艺术家群体自身的特殊性密不可分。但随着年轻一代也就是互联网一带的长大成人迈入中坚,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行使网络话语权的他们,正在努力把有些“OUT”了的艺术圈拉上2.0快车,并使之成为主流价值观。不同于托马斯尔的乌托邦和赫胥黎的新世界,网络的E次元空间正如《新周刊》描述的那样“不再只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它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对现实造成影响,更为现实提供了一个有效地情绪宣泄口”,艺术网民之于整个艺术圈,也正经历着“从看客变成演员,成为互联网的内容制造商、现实社会的监督员”。

  虽然事儿还是那点事儿,但互联网告诉我们,事儿早已不仅是那点事儿了。

“被拆迁”的正阳艺术区艺术家们正在聚会讨论

正阳艺术区拆迁事件中艺术家沈怡的博客贴图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网民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