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
http://www.socang.com 2009-12-24 11:06 来源:
——纪念董仲舒诞辰2200年暨董仲舒思想国际研讨会发言摘登
2009年是儒学大师董仲舒诞生2200周年,11月6日至8日,由中共河北衡水市委、市政府和中华孔子学会共同主办,以“弘扬传统文化,共建‘水市湖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董仲舒故里衡水市举办。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文元,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王中江,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葛荣晋、羊涤生、李存山,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段惠军,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博士周溯源等国内学者,以及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埃及、新加坡、韩国、突尼斯、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的百余名儒学研究学者应邀参加了董仲舒思想国际研讨会。
董仲舒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中国儒学发展史和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说,融合法家、道家、阴阳家、墨家等学说,建立了新的儒学体系。其思想集中体现在尊儒、德政、尚礼、崇学等方面,是华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武帝采用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大一统后的思想文化统一,儒家思想成为汉武帝后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成为此后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思想,影响中国历史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华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
作为儒学大师董仲舒的故里,董子“天人感应”理论,为河北衡水人民注入了重自然、崇科学的精神基因。现今,衡水市以华北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衡水湖为依托,提出打造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湖为韵、以河为脉的“水市湖城”战略,坚持弘扬传统文化与推进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旨在把衡水建成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现代化新兴生态城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儒学研究专家、学者从董仲舒的思想内涵、他在中国儒学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作用,他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述。研究他,了解他,吸收他思想学说的精华,对于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经济、文化事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摘编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编者
积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 王文元
董仲舒出生于汉时广川,是现在衡水市广川镇人,西汉时期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向汉武帝建议“兴太学”;提出限制土地兼并、解放奴婢等在当时条件下值得肯定的政治主张;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仁、义、礼、智、信等公德;汉武帝采纳他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汉武帝之后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并成为此后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思想,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他对中国历史作出的四大突出贡献是:德政、尊儒、尚礼、崇文。在中国历史上儒学有三位伟大的思想家,分别是孔子、董仲舒、朱熹。孔子是儒学创始人,董仲舒是经学大师,朱熹是理学大师。这三大思想体系是不同时期的儒学代表,是儒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董仲舒使儒学由诸子而成独尊,由一家而融汇百家,在承前启后中起了关键作用。著名历史学家张岱年教授指出:“董仲舒的学说对后世影响较大。宋代理学家程颢说:‘董仲舒曰: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董子所以度越诸子’。在中国哲学史上,董仲舒的思想是值得研究的”。现在我们研究他,吸收他思想学说的精华,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经济、文化事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加强对儒家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吸收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发现儒家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努力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这对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要积极向世界介绍、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衡水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孕育了众多的历史明贤。近年来,衡水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名人效应,积极打造“大儒之乡”品牌;围绕地域特有的湖河优势,寻求城市发展制高点、切入点、关键点,提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水市湖城”的战略构想,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衡水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这些高远之举,都已经和正在产生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董仲舒思想的研讨,对于汲取先人思想精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准,必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也必将为衡水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传承董子思想建设“水市湖城”
中共衡水市委书记 陈贵一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衡水源自“水路通达、风水衡存”。大禹建立夏朝,天下分州而治,所说的古冀州,其位置就是衡水湖南岸的冀州,河北简称“冀”,老根在衡水。
衡水生态环境优美。这里河湖众多,水系发达,特别是衡水城市中间的衡水湖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享有东亚地区“蓝宝石”、“京南第一湖”和“京津冀最美湿地”的佳誉。187平方公里的湖区面积,以其宽阔的水域和特有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成为鸟类的“天堂”和人间的“仙境”。今年衡水被中国贸促会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衡水人民崇儒尚礼,德厚勤劳,为人忠诚,讲究信誉。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衡水人民正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超常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坚持“党政聚力抓项目、社会聚力抓城建、上下聚力抓民富、各界聚力抓民生”,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现代“水市湖城”。
董仲舒出生在现在的衡水景县广川镇。他一生中最卓越的贡献就在于倡行和弘扬儒家文化,因而成为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也可以称为孔子学院的“第一任院长”。董仲舒思想极为丰富,涵盖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社会的人际关系到个人的道德修养等各个方面,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董仲舒思想的深刻内涵集中体现在“尊儒”、“德政”、“尚礼”、“崇学”四个方面。董仲舒思想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明的基础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思想基础。
当前,衡水正致力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水市湖城”建设。建设生态衡水、休闲城市,既离不开现代文明的注入,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第一,发掘董子思想,弘扬董子文化。对与董子有关的遗物、遗迹、遗存、遗风等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精心整理。计划投资10亿元的“中国广川董子园”建设工程已经启动,建有“阐道醇儒”牌楼、董子故居、“应诏对策”处、“三年不窥园”读书处等。发挥衡水儒商研究会、董仲舒研究中心等团体的作用,对董仲舒思想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组织成果展示、学术研讨、专家讲评、董学联谊等多种活动,加强文化交流,弘扬传统文化。第二,融合文化生态,打造“水市湖城”。儒家思想的显著特征就是和谐。和谐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各个方面的和谐。衡水湖是大自然赐予衡水的天然“瑰宝”,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董子的和谐思想,把生态和文化融为一体,努力建设现代“水市湖城”,加速推动衡水由“土城”向“水城”、“文城”的转变。第三,传承儒家精华,提升道德水平。全面推进“树导向、正风气、促和谐”工作。在行为导向上,叫响“民事为大,解决为民”和“人人都帮人、世上无穷人,人人管闲事、世上无难事”两句话。在广大群众中,积极践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行以明礼诚信、团结友爱、敬业奉献等为内容的道德规范。在机关单位,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工程,即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倡导崇尚诚信、崇尚大义、崇尚仁责、崇尚和谐,造就一批优秀的“儒商”型企业家。第四,发挥特色优势,做强文化产业。依托武强木版年画、衡水内画、衡水法帖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金鱼、侯店毛笔、武强和饶阳乐器、深州黑陶、武邑和饶阳雕刻等传统特色文化产业,通过完善发展规划、整合产业资源、培育龙头产业,建设文化强市。
用区域特色文化推动地方发展
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段惠军
董仲舒是中国古代我们河北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学的发扬光大者。今天我们纪念董仲舒,就是要继承和弘扬先人思想的精华和合理内核,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董子故里的科学快速发展。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许多城市的建设经验也表明,城市的特色需要依靠文化建设来体现。当前,衡水正在致力于建设“水市湖城”,我认为“水市湖城”的建设在做足做活“水”文章的同时,更要用董仲舒思想中尊重自然、崇尚和谐等历史文化内涵来增加城市的厚重感,这种“生态”与“文化”相映成趣的发展思路,必将极大地拓展衡水的发展空间,成为我省城市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
河北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有许多优秀的区域特色文化,董仲舒文化也属燕赵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河北的发展繁荣需要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竞相绽放,需要我们对蕴含着宝贵精神财富的文化资源去发现和认识、利用与开发,这是河北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继续下大力做好弘扬地方特色文化这篇大文章,要把历史人文资源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地区文化的独特性。要坚持古为今用、古今并用,进一步开发历史文化遗存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好地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弘扬出去、发扬光大,为河北的快速发展做出我们新的更大贡献。
董仲舒思想与齐鲁、燕赵文化的联系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志民
董仲舒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彪炳史册的伟大学者,他不仅是儒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思想家,也是一位以其思想学说和政治实践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政治家。在他身上,体现着伟大思想家和伟大政治家的完美结合。
我们知道,有人曾以“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来表述孔子伟大思想的历史贡献。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汉统一的新形势下,儒学仍然没有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重视。是董仲舒这位与时俱进的伟大政治家,发展儒学并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大一统”的中华民族找到一种核心思想,使儒学确立了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既极大地提升了儒学,也为中华民族解决了一大文化思想难题。他因孔子而伟大,孔子因他而提升。
董仲舒一生的学术思想形成与山东省联系密切。他是“公羊学”大师,而他的老师就是《公羊春秋》的著者公羊高的五世孙公羊寿。在汉代经学中,齐学和鲁学具有主体的地位,而董仲舒正是一位齐学大师。山东各地至今都流传着董仲舒负笈求学的故事,这与他齐学弟子的身份是有关的。
董仲舒的政治生涯与山东也有密切关系,他受齐人公孙弘举荐到山东的胶西(今高密市)做胶西王刘瑞的国相达五年之久,以其清廉刚正的为政风格,为当时的山东人民作出了贡献,也受到山东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董仲舒上承孔、孟、荀,下启宋明理学,开二千年文化传统之先河,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他博大精深的思想学说,以及杰出的政治、教育、文化的实践活动,都值得我们去挖掘、研究、继承和弘扬。但我们也实事求是地感到,到目前为止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对董仲舒的研究是很不够的,与他的地位和贡献相比也是很不相称的。
董仲舒的家乡衡水,高度重视董仲舒的研究、开发、宣传工作,在董子的文化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衡水还将进一步打造董仲舒这张亮丽的名片,将衡水建设成研究、传承、保护、弘扬董子文化的中心,为建设儒学大师的文化名市作出更大成绩。
儒家思想坚定的传承者
清华大学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 王中江
在古老而又常新的中国文化体系中,儒家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体系。如果我们需要列出儒家在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其中应该包括董仲舒。儒学和五经诠释学被纳入国家体制中,儒学的理念成为国家的最高指导原则和政治秩序的基础,儒家的伦理成为人们生活的普遍规范,董仲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董仲舒开创了“儒教中国”的历史。
董仲舒面对一个庞大的新兴帝国,一心考虑的是社会政治生活的高度共识,而不是共识之下的多元文化。如果我们为中国历史的顽强连贯性和生命力寻找根源,中国的儒教化可能是根源之一。董仲舒对国家制度的影响,还在于他把儒学纳入到国家教育体制中。被称为“太学”的皇家学院,就是根据董仲舒的建议(“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在公元前124年设立的。汉代通过州郡举荐优秀人才的制度(“茂才孝廉”,汉选举官吏的科目),也出自董仲舒。
董仲舒是一位将儒家哲学体系化、结构化的哲学家。他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世界观,论证了人的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的高度同构性和协同性。董仲舒的上天意志也是主动的,我们需要培养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心。
董仲舒坚定地遵循了儒家的路线,这个路线就是儒家的人文主义和教化主义信念。“天人三策”是董仲舒整个学说的精炼概论,其核心思想之一,是坚持认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伦理和道德教化是首要的,法律惩罚只是辅助手段,对他的使用程度越低越好。
儒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博士 汤恩佳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倡导“独尊儒术”,使儒家文化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
和谐是儒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论语》中有“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和”的主要含义是,协调不同的人和事并使之达到和谐的状态。《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和谐万邦。”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达到了“和”,天地万物才会处于有序的状态,万物得到生长,社会才能进步。
五常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社会是由人类共同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主要表现。人因利益的冲突产生矛盾,化解矛盾的基本原则就是孔子主张的“仁者爱人”,只有真正的爱护对方,关心对方,才能建立良好的感情,才能建立和谐的关系。孔子认为,家庭中遵循“孝”、“悌”之道,才能实现家庭的和谐,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第一步。孔孟并不是叫人们完全停留在爱亲上,要达到孟子所说的境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董仲舒的“爱人”思想具有博爱的性质。他说:“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泛爱群生,不以喜怒赏罚,所以为仁也。”
儒家所追求的不仅是人世间的和平,而且是宇宙普遍的和谐,即天、地、人整体的和谐,这就是“太和”。董仲舒认识到“仁爱”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巨大作用:“仁往而义来,德泽广大,衍溢于四海,阴阳和调,万物靡不得其理矣。”天有了仁爱精神,才能促进万物的生长,帝王有了仁爱的精神,才能促进大众的幸福。
董仲舒最有价值的学说,就是五常之论。他说:“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董仲舒还重新解释了仁、义、礼、智、信的具体内涵。关于“仁”,他在《仁义法》中说:“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义。”关于“义”,他说:“义者,谓宜在我者,宜在我者,而后可以称义。”“义”在社会中具有很高的价值。董仲舒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规范:“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董仲舒对于“智”的解释,具有很浓厚的道德色彩:“何谓之智?先言而后当。凡人欲舍行为,皆以其智先规而后为之。其规是者,其所以为得,其所以事当,其行遂其名荣,其身故利而无患,福及子孙,德加于民,汤、武是也。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绝世无双,残类灭宗,亡国是也。故曰,莫急于智”。关于“信”,董仲舒解释道:“《春秋》尊礼而重信,信重于地,礼尊于身。”董仲舒对五常之道的解释,有许多独特的看法,对于中国人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阴阳五行思想与衡水“水市湖城”建设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 魏建震
阴阳五行思想在董仲舒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汉书·五行志》云:“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不了解董仲舒思想体系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董仲舒。
董仲舒吸收了战国时期的阴阳思想,创新性地提出了天道大者在于阴阳,阳为德,阴为刑,阴阳为天十端之二、十数之二,通过阴阳可以观天志等思想,是战国时期阴阳为天地之道、天地大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董仲舒将阴阳为天地之道发展为阴阳属天,一方面突出了天在董仲舒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也使阴阳这一哲学范畴在整个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与加强。
董仲舒学说中的阴阳感应思想,也与其阴阳理论密切相关。《同类相动》云:“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通过人与天之间阴阳的相互感应,产生天人感应。
水是万物生命之源,董仲舒曾将水对鱼的重要与阴阳对人生命的重要相提并论,“天地之间有阴阳之气,常渐人者,若水常渐鱼也。”水对鱼,阴阳对人,都是生命之本。
目前,河北省衡水市正在依托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建设“水市湖城”,也就是在做好湿地保护的前提下,让湖水流进城市,让水网环抱城市,让城市彰显“水魂湖韵”的魅力,并着力打造“水市湖城”的生态市品牌。
湿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万物繁衍的重要资源,衡水湖是北温带野生动植物聚集地和南北候鸟不同路线栖息地,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在华北内陆地区极具典型性和特殊性。董仲舒在其著名的“天人三策”中说:“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五谷熟而草木茂,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衡水湖即为使衡水大地物产丰美的“润泽”,保护衡水湖中的自然物种,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是衡水市委市政府和衡水人民造福子孙的英明决策。
保护好衡水湖,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水市湖城”,衡水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加强董仲舒思想的文化输出和传播
美国丹佛孔子学堂院长 屠新时
董仲舒思想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能忽略的宝贵财富,对其加以整理发掘,是当代的学术任务,也是向海外全面、准确、客观地传播中华文化的需要。
董仲舒在一生的文化学术活动中,长期重视并致力于教育,勤奋专注,具备甚高的学术和思维水平,是后人的伟大楷模。
董仲舒的“得莫大于和”、“天人合一”,他博取百家提出“千古一儒”,为后世确立儒家思想体系和孔子的崇高地位,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历史贡献。今天以孔子思想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全世界建立孔子学院,要求我们对这一文化思想传承有科学和历史的梳理和认识,对自己的文化宝库有深入的研究,科学准确的传承。
对外的文化输出和传播,既要把握自己文化的本质,还要研究传播的方法和渠道,更要研究我们所传播的对象,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只满足于一时一事的热闹形式,盲目乐观;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跨文化平等对话成为常态,需要我们从现在起,做长期的规划和不懈的努力,要从基础工作做起。
海外对董仲舒的了解认识甚少,由于受过去左的和片面的历史教育,很多华人对董仲舒的了解是一个负面的人物形象;需要把当代学术讨论的成果,有目标有层次地和孔子介绍结合起来,出版一批通俗生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阅读传媒资料。通过目前已经建立的全世界近400所孔子学院和课堂,传递这些研究和出版新成果,是一个有效、有益的平台和管道。
董仲舒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河北衡水董仲舒研究中心
从历史上看,孔子是儒学创始人,董仲舒是经学大师,朱熹是理学大师。这三位大师的思想体系,是不同时期的儒学代表,是儒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董仲舒使儒学由诸子而成独尊,由一家融汇百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的主要思想是:(一)大一统。董仲舒从《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大一统”,提出了“大一统”论。他在《天人三策》中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二)天人感应。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是以社会、政治来说的。他把《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董仲舒借用这一象征农民阶级政治力量的“天”,来戒惧皇帝,使之自敛。用“天”来限制他。(三)以德治国。为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董仲舒认为要缩小贫富差别,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提出“调均”的主张。董仲舒吸取秦灭亡教训,提倡德治,进行“更化”。他认为,“德教”能否收到“教化行而习俗美”的社会效果,与最高统治者能否以身作则,为民表率有着极大的关系。要汉武帝首先从自己的“正心”开始,由己及人:“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可收到“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来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的社会大治效果。
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观点都有深刻的意义和明睿的智慧。如:他的“大一统”思想,使祖国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几次大的分裂,但中华民族却表现出了超强的凝聚力,不断融合周边民族,最终实现了统一。其原因,和董仲舒阐发的“大一统”思想观念使统一祖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有莫大的关系。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直至今日,对维护中华民族的完整和独立仍然有很重要的价值。董仲舒提出的“德政”思想、“更化论”主张等等,对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董仲舒 研讨会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