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熟文化”早期遗址南京北阴阳营出土的红陶纹鼎。
考古学家尹焕章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昨举行——
50年前,谈到中国的青铜文化,被提及的只有中原的殷墟遗址,南方则是一片空白。直到“湖熟文化”的出现,才填补了江南地区青铜时代的历史空白。然而,作为“南京文明的摇篮”的发现者,尹焕章的名字却很少被人提及。昨天下午,“湖熟文化”命名50周年暨尹焕章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江宁举行。从抗战时期押送文物西迁,到遍布江苏大地的考古调查……与会专家的回忆讲述,带领人们重新走进这位江苏当代考古奠基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护“宝”西迁,7000余箱文物一件未损
如今,南京博物院的文物库房里,仍然堆放着当年文物西迁时所用的木箱,它们见证着70年前那次充满悲壮色彩的文物大迁移。近10年间辗转迁移6000多公里,数十万件珍贵文物奇迹般地躲过了战争的浩劫,这其中,尹焕章功不可没。
1937年,为躲避战火,中央博物院25万件文物分三路从南京转移,三路之中,北路迁移文物经历最为惊险。包括皇家御览书籍在内的7286箱珍贵文物,分三批在南京的浦口火车站装车,由尹焕章负责押运。文物专列行至郑州火车站时,突然遭遇日军空袭,尹焕章立即与车站工作人员沟通,紧急将专列移至站外隐蔽之处。空袭过后,火车站成了一片废墟,而满载文物的专列惊险地躲过一劫。直到1946年冬文物回迁,尹焕章又独自押运文物回到南京,近10年的颠沛流离,由他保管的文物在大迁徙中一件未损。
两次发掘,开创中国考古“青铜时代”
江宁湖熟和安阳殷墟——中国青铜时代的南北两大遗址考古,尹焕章都曾亲自参与。据南博院长龚良介绍,1951年,尹焕章在湖熟镇首次发现史前遗址,经过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整理,他在1959年与前南博院长曾昭燏发表《试论湖熟文化》。一个与中原商周时代同期的江南青铜文化由此得名,此后更是被誉为“南京文明的摇篮”。
安阳殷墟发掘,则是尹焕章考古事业的起点。1933年——1937年,他在李济、梁思永、董作宾等指导下,先后参加了安阳殷墟第八至第十五次发掘。其中,第十三次发掘出土的第127灰坑被整体运抵南京,经过长达半年的室内发掘整理,共出土甲骨17096片,占殷墟百年出土甲骨总量的10%,被学界称为“打破纪录的一个奇迹”。
南京博物院成立后,尹焕章任保管部主任,之后历任华东文物工作队副队长、江苏文物工作队第一分队队长。十余年间,他亲自调查过的古文化遗址占江苏遗址总数的70%,2008年荣获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阖闾城遗址”以及被提名的“梁王城遗址”,均在先生的考古日记中有详细的调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