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先生
记者:最近为了纪念圆明园事件149周年,国家发起了“寻找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的活动,您怎么看这个活动?
周:这个事情我觉的非常有意义。这个活动不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宝贵的圆明园文物,更重要的是唤醒了海外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一些爱国人士将圆明园流失文物“兽首”拍卖下来,捐献给国家的事情也是大快人心,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过我觉的这个活动可能也会遇到些困难,统计大概数字应该会比较容易,因为海外各个博物馆及某些基金会收藏的数量比较好统计,但是要把海外民间这个数字弄准确,难度会比较大。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圆明园文物是流落到了国内、外民间。一方面,有大部分的人没有历史文物知识,不知道这是圆明园的东西,所以没有上报的意识,而另一方面,有些人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了圆明园流失的文物,但是他们不愿意让人知道。这两种情况都会给统计工作带来困难。
记者:上次海外拍卖行拍卖圆明园兽首铜像,有爱国人士将“兽首”拍卖下来,献给国家。您怎么看这个事情?
周:首先,华人回购流失在海外的文物的初衷是好的,他们的爱国之心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这些人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追回流失文物,对国家是有贡献的。他们把文物捐献给国家是值得嘉奖。但是国人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毕竟流失在海外的文物仅占清代全部皇家流失文物总数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精品文物还是留存在国内,散落在民间。我觉得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把国内这部分文物收集整理,妥善安置保护,应该加大全社会对《文物法》的宣传,避免更多的精品文物流向海外,这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关注的重点。散落在海外的文物我们应该合理合法的“追讨”、“索回”,但同时也应该注意,也不能给一些炒家以可乘之机,利用我们的爱国之心,大赚特赚我们中国人的钱。
记者:谈到捐献,我听说您手中有一件十分名贵的元代青花瓷,也准备捐献给国家,能跟我们讲讲吗?
周:说到捐献这件“元青花”,确实是我期待已久的一件事情。这个元代的青花瓷罐子,是件非常珍贵的国家馆藏流失文物。这件“元青花”是建国初期从山西省博物馆流失到民间的,所幸至今还是保存完好。罐的底部有三枚火漆“山西博物馆藏”、“一级文物”、“编号761”。当我从民间发现这件宝物时,我马上意识到这件文物的重要性,产权应属国家。为了阻止文物流失,我便从民间通过几个买家的价格竞争,最终以高价位收购到手。一直准备找一个适当的机会,献还给国家。现已通过多方的努力,捐献活动有望在近期举行。
记者:感谢您的义举。前阵子,一方乾隆玉玺在国外以4000万“天价”成功落拍。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中国藏品在国际拍卖会展上被高价拍出,您如何分析这个现象?
周:对于中国藏品屡屡拍出“天价”的现象,我觉得首先是一个文化认同感的问题。你看在国外市场上,一些国外知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都是可以拍出非常好的价钱,如梵高、毕加索等等。而在国内华人会对中国的瓷器、字画等比较关注。另一方面,中国的地位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文化,逐渐看到了中国艺术品的价值,所以这也是中国藏品在国际市场上日益火爆的原因之一。对于海外拍卖的这一方“天价”玉玺,我觉得还是物有所值。
记者:《英国金融时报》最近有篇报道,称中国人极其偏爱青花瓷器。他们还喜爱印章、漆器、古犀牛角、青铜器、雕花木制家具等等。与皇室的联系至关重要,尤其是以清代宫廷皇家艺术珍品有关。您如何看这个收藏界中的“皇家现象”?
周:在收藏界,每个人搞收藏的初衷都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投资,有的则纯粹是为了欣赏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但是在收藏界大家有一点却能达成共识,就是所有人都喜欢收藏精品、珍品。而出身皇家的艺术品以其精益求精的选材和高超的工艺水平自然使之成为精品中的精品。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青花瓷非常棒,但其实青花瓷之中也有高低之分,而精品自然是首推元代末至正期产品及明、清沾有“皇气”的御用青花瓷器。皇家文物不光是有青花瓷,还包括珐琅彩、粉彩等形形色色的其他名贵瓷器品种以及书画、家具、杂件等等。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皇家御用的文物相比较其他收藏品种来讲,总量上还是非常稀少的,所以更显得尤为珍贵。加之皇家物品更有助于还原当年的历史原貌,所以无论是从国家还是藏家来讲,对这类文物还是非常关注的。
记者:之前有媒体称您是京城宫廷文物收藏界的一匹“黑马”,您能介绍一下您的藏品特色嘛?
周:哦,是吗?也许是我属相属马,半夜出生的缘故吧!我通过近20年的收藏,藏品的主要特色集中在“清三代”这一时期的皇家宫廷艺术珍品,包括瓷器、字画、杂件这三大类,总量估约300余件,其中瓷器是以名贵的珐琅彩为主。可以说在国内皇家宫廷文物收藏这一领域,无论是从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应该排名前列。未来我计划开设一家私立民间皇家宫廷艺术博物馆,全方位向世人展示中国皇家文化的风采,把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传播得更远。
“元青花”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