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房东开启收藏之路
赵雄是个老教师了,他开玩笑地说,他和文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得益于他当年的美国房东。1983年赵雄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到长沙市一中教英语,第二年,学校有个中美教师交换计划,他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入,到美国给学生上了一年的生动写作技巧课程。寄住在当地美国家庭中,彼此关系处理得不错,后来美国房东去世,那边亲属特意漂洋过海通知已经回国的他,希望他能参加丧礼。“在美国的时候,我曾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举办过大大小小70多场演讲,发现外国朋友都挺感兴趣,我琢磨不能光说不练,想这次顺便带点教具过去,便到文物商店买了象牙筷子、放炭的暖手炉、瓷器等有意思的东西。”赵雄说,虽然后来美国之行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但他开始对兼具历史气息与艺术美感的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过,赵雄的收藏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我初入门,什么也不懂,凭着兴趣爱好购买,无数次,那些卖主拍着胸脯,斩钉截铁给我保证是真货,别提有多真诚了,但眼睛都不眨地卖赝品给我。”他告诉笔者,文物市场买卖全凭买家一双慧眼,买到赝品算你命苦,没有打假一说,这种陋习让耿直的他很受伤,把那些没用的瓷器全砸了,堆满两箩筐后,赵雄心生退意。直到两年后,偶然机会下,他开始接触木雕。
木雕是立体的历史画卷
“木雕将过去的历史立体地展现在你面前,特别具有视觉冲击力。”赵雄说,木雕中深厚的文化气息是吸引他收藏的最大原因。每件木雕制作工序繁琐,富含历史底蕴。在过去,爷爷辈开始就要存积上好的木头,留着给孙子辈用,一块木板经过画稿、粗雕、细雕、打磨,然后上大漆、朱砂、金粉等多道工序,而雕画的内容也富含典故,是研究各地民俗风情的绝佳材料。
说到木雕,赵雄会滔滔不绝地说上老半天,木雕的起源、发展以及中国南北木雕的差异,还有各种典故的来源,他利用自己擅长英语的优势,甚至跑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多次举办讲座,宣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木雕艺术。对他而言,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字画自然也反映了历史,但过去老百姓最生动的生活还是蕴藏在木雕里。
文物是属于社会的财富
赵雄的木雕收藏品不断增加,他说,退休之后的最大的心愿是好好研究藏品,然后写一本与之相关的书。中国的木雕经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火、六七十年代破四旧运动和改革开放后农民翻建房屋的破坏,已经所剩不多。感谢历史给了他这么好的一个机遇,收藏到这么多木雕精品。他反复强调,他的藏品都是属于社会的财富,所以他把晚清名臣胡林翼的书桌等八件文物捐给了市博物馆,又借给湘阴左宗棠故居168件明清家具。
“这不是钱的问题。”赵雄表示,木雕里蕴含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寻根溯源最好的依据,他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恢复历史,如果他做不到,子女又没有兴趣,那么他就会把自己的藏品都捐给国家。“国家总有人懂得保护这个,研究这个。它是属于社会的财富,不是你的,不是他的,更不是我的。不能像个传家之宝一样,传给毫无兴趣的后代。”赵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