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曲阳定窑遗址发掘现场来了40名考古爱好者,他们是应定窑联合考古队邀请,来现场领略考古发掘魅力的。据悉,这是我省考古发掘现场首次大规模向社会开放。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一,是我国古代白瓷生产的杰出代表,其白瓷胎薄质细,釉色洁白,造型优美,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美誉。定窑遗址位于曲阳县灵山镇涧磁村至燕川村一带,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9月20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对定窑遗址展开第三次主动考古发掘,其间发现迄今结构保存最完整的窑炉、最早的“尚食局”款碗等。“南边是五代时期的窑炉,呈马蹄形;北边是金代的窑炉,呈馒头形。”在涧磁村考古发掘现场,考古队员黄信向40名考古爱好者介绍说,“金代窑炉的匣钵比五代窑炉的大,窑床上还有单独的支圈,这些都表明随着时代变迁,定窑烧制的器物在变化,烧制工艺在改进。”
在北镇村村东发现的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定窑窑炉遗址前,考古爱好者向考古队员询问着窑炉的长度、火塘的深度,以及为何用青砖砌建等问题。“窑炉顶端的烟道有的被匣钵封死,这说明当时的工匠是通过烟道的多少来控制烧制瓷器火候儿的。如果火大,他们会封死一些烟道,相反,则会扒开一些。”黄信一一向考古爱好者解说着。
在曲阳定窑遗址文保所内,考古爱好者仔细地观看着已被工作人员清洗的瓷器残片及器物。一件上面有龙纹、口下有“尚食局”款的深腹残碗,吸引了考古爱好者的目光。黄信介绍说,“尚食局”款瓷器通常被定为北宋末期,是为皇家专门制作的。除带有“尚食局”款识的残碗外,还有带“尚药局”、“东宫”等款识的瓷片。
“此次活动是我省推进‘公众考古’的一个具体举措。”省文研所所长韩立森说,“公众考古就是要让考古走出象牙塔,面向大众,实现考古成果的社会共享,让考古成果惠及民众,带动更多人关注考古,关注中华文明,促使公众自觉地去保护好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