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玩第一村”:在介休张兰细品古风雅玩(图)
http://www.socang.com   2009-11-12 11:05   来源:

        有人说,在收藏界谈山西,有人不知道九朝古都太原,没人不知道介休小镇张兰——张兰是许多人言说中的“淘宝圣地”。说法或许属实或许夸张,但确凿无疑的是,以一村之力连续9年举办全国规模的古玩交流会,至今张兰仍是国内仅有。这个被称作“中国古玩第一村”的偏僻地方,究竟有着怎样奇特的今生和过往?11月3日是介休张兰第九届全国秋季古玩交流会开幕的日子,记者随太原收藏协会一行前往张兰,一探究竟。

  商贾云集一华里古玩摊

  沿大运路向南,车行约一个小时,从张兰路口下高速,几分钟后,便看到路边鲜艳的仿古门楼。门楼上有字,正面“张兰古镇”,背面“商贾云集”。这“商贾”,说的显然不是街边和其他小镇无异的饭店超市家电维修。距离古玩交流会开幕还有一小时,一华里长的主街道两侧,铺块旧毯子或塑料布便可开张的古玩地摊,已经由最北排到最南,再意犹未尽蜿蜒西去。摊位面积都不大,但个个摆得满满当当,门类杂而全,以瓷器、玉器、小木器最多。瓷瓶、陶罐、木雕、佛像等器形稍大的能立的立着,不能立的相互靠着;小些的盘盘碗碗摞在一起,花花绿绿的绣品堆在摊位一角,玉器、玛瑙、银器和其他叫不上名字的小佩饰小挂件小零碎,就粗略分类摊开一片任人挑选。买家和卖家汇集起的市声从地面向上升腾,填满每一寸空气。

  摆摊的当地人很多,也有不少提前几天赶来热身的外地古玩商贩。区分他们不难。本地摊主以老年男子和中年妇女居多,坐在摊后的小板凳上,有着在自家门前晒太阳般的自在和随意。手头没有当紧的生意时,便用当地方言和隔壁摊上的人聊天,或指挥家人再搬件什么来。走走停停间或俯身问价的淘宝人,不少来自省城和周边地市,京津和东北口音的也不少。两个头戴贝雷帽的中年男子手里捏着腥红的小柿子边逛边吸溜,颇有老北京赶庙会的意趣。偶然也能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张兰人说外语,通常只是一句“Helo”,谈价靠买家自带的翻译,或者轮流在纸片上写数字。

  路东镇政府大门以南,相隔不远有两座大院式的古玩城,共有100来个店铺。为了不与周六、日的省城古玩市场冲突,张兰古玩城平时的集市定在每周五。虽然交流会期间,很多店主都在街边另设了地摊,店里也并未因此显得空闲。淘宝的人们进进出出,眼神一旦定在哪里,店主便会及时上前招呼。柜台上的烟缸细看都不寻常,忽略掉里面的烟灰烟头,它们便是民国水盂、宣德香炉、瘿木小碗……主人淡淡的神情如出一辄:放着也是放着。

  承前启后古镇古风雅玩

  张兰人有足够的理由让你相信,他们长于赏古玩古和贩古都并非偶然。张兰是名符其实的古镇。《唐书》记载:“太宗败宋金刚于介休,追数里,至张南堡”。“张南堡”,就是现在的张兰。曾经繁华的张兰,与明清时的“天下第一商帮”晋商关联密切。据说自从朱元璋称帝,这里便有了每年农历九月二十起,历时10多天的庙会,每年庙会期间,全国各地商贾货物在此云集,这里因此被称作“小北京”。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率众西逃时,途中还曾在张兰西街的曹姓宅院住过一夜。乾隆年间,在“康乾盛世”积累了大量财富的晋商们,在带回大量古玩珍品的同时,也给家乡人留下了藏宝赏古的习俗和风气。而真正成就了张兰人古玩生意的,正是当地民间得天独厚的古玩资源,和从祖辈那里继承的商业天赋。

  走村串乡收了30多年古玩的田正岗说,他的祖辈从前在京城开店放“印子钱”(清朝高利贷的一种形式)。清末民初,家道随晋商一起衰败。上世纪70年代,他开始走村串巷收古玩,上路时,怀里揣的是百十块的卖猪钱。小本买卖靠的是精明和勤快。那些年,他常在麦秸垛子里过夜。光小小的绣花钱袋子,经他手的也有几麻袋。

  60岁的曹志斌六七年前病过一场后,走路说话都不如从前利落了,如今只能是儿子收货他看店。坐在店里的清代官帽椅上,他用手背比画出一个高度:“脚下这个地方,原先是座泰山庙。庙里的四大天王,脚面都有柜台高……”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张兰最早的古玩收购者之一,他经历了当地古玩业从无到有再到盛的全过程。

  上世纪50年代初,村里设了古玩收购点,专为省古玩商店和北京古玩总店供货。收购点的老冀,便是“公私合营”前古董铺的冀掌柜。村里人起初拿自家东西卖,后来便去周边村子收,三五毛钱收下的东西,送到收购点老冀能给一块。曹志斌说,那时候,收购点的瓶瓶罐罐就摆在一张大条案上,看多听多了,他便学会了认年份辨贵贱,再收到东西,就自己到北京琉璃厂去销,当时叫做“投机倒把”。随着“投机倒把”现象越来越普遍,村里的收购点渐渐门庭冷落,最终在1984年关门停业。

  曹志斌的儿子初中毕业后,便跟着他收古董,两三年后分头单干。老曹说,儿子现在水平尚可,只是带回的东西,收价总比他估计得高。抱怨过几次后,他渐渐接受了儿子的理由:老百姓家里东西越来越少了,能收到已经不容易。

  老曹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画工精良的“桃源问津”六扇屏。他说,店里的东西只有这件是祖传,民国的,不值大钱,留在店里作个纪念。说话间,有客人进店拿起一只盘子看,老曹偏过头去,言简意赅地介绍:“宋白瓷。”

  耳濡目染妇孺皆知古玩

  上世纪80年代初,张兰在古玩界已是名声远播。京津等地时常有人前来淘宝,再转手高价卖到广州等地。几年后,这支队伍里又多了港台和新加坡古玩商。那时的张兰,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古玩集散地。但是由于古玩与文物间长期的界线模糊和法规滞后,张兰人的古玩生意,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仍处在“半地下”状态。外地淘宝者由熟人领进村,交易也是在卖主家中进行。尽管如此,村里仍有一批人因古玩生意,眼看着富起来。

  2000年,张兰村党支部书记宋迎年牵头建起一个有50间商铺的古玩城。市场建成后,很长时间没人敢进驻,再三动员并提供租金优惠后,有人提心吊胆搬进去。随着生意渐渐红火,次年村里建起第二个古玩城,40间商铺被村民一抢而空。也是在这一年,张兰村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秋季古玩交流会,曾经繁华的古镇,再次因古玩生意红火起来。

  如今,张兰镇17000余人中,从事古玩生意的占半数以上。平日里男人外出寻宝,老人和妇女留守看店。北京潘家园、省城各大古玩城都有不少张兰人开的店。每周前往省城南宫摆摊的,还能坐满两辆中巴车。

  45岁的吴翠萍24年前嫁到张兰,婚后便开始卖古玩。她说:“男人们每次相跟几个人,出去一趟十天半月都有可能。啥时买上东西啥时回来,买不上就不回来。”她举起一只拳头示意,“俺男人走过10个省!”外人看来高深莫测的古玩生意,在她口中平常得像是操办一日三餐——看多了自然就懂,市场里卖的古玩书,瓷器木器玉器的她也都看过一些。如今男人带回东西来,只需交代收价,至于年份、品相和出手价位,她见了东西便有数。

  一位打扮时髦的姑娘径直走到摊后来,吴翠萍说,这是她的二女儿。如今张兰人嫁闺女,时兴陪嫁一对民国瓷掸瓶,档次视家庭条件和出嫁者本人兴趣而定。古玩之于张兰人,是谋生手段,也是一种生活。

        放眼长远寻找新的优势

  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牛润生介绍,上世纪80年代前后,我省曾自发形成过一批类似张兰的古玩专业村,如文水县的方圆村、武吴村,忻州市的安邑村,平遥县的永固村、汪郭村、曹家堡,襄汾的东牛村、赵康村、董家庄,闻喜的郭家庄等。最兴盛时,全省不下20个。但这些古玩村,多数已经没落。原因在于,经过多年收购,民间的古玩资源已接近枯竭,近年热播的电视鉴宝节目,普及古玩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持宝家庭对古玩价位的心理预期,古玩村人便宜收好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张兰古玩业之所以能在夹缝中继续生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兰人能及时转变思路走出去,拓展了古玩资源和市场。

  省城一位资深收藏家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他曾在张兰淘到过不少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如今在张兰淘到好东西的概率越来越低,价位也不比省城的古玩市场便宜。张兰对他的吸引力,已远不如从前。

  牛润生也表示,应当看到张兰古玩业繁荣表象背后潜伏着的隐忧。古玩是集历史、文化、艺术等多门学问于一体的行当。要在行业内做大做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有保障。而古玩村的普遍特点是,古玩经营者虽众,但认知水准有限,少有行业领军者;古玩门类固然繁多,但专业分类较粗,藏品档次不高。

  未来的张兰古玩,出路究竟在哪里?

  采访中记者得知,明年是张兰古镇古玩市场成立十周年,当地政府正在酝酿通过招标引资,新建一个占地100亩,配备有交易中心、鉴宝厅、博物馆等的多功能古玩市场。同时培育、聘请和引进具备行业资格的经纪人和鉴定专家,组织开展古玩拍卖、收藏讲座、现场鉴宝等收藏活动,全面提升张兰古玩业的档次、品位和专业水准。此外,他们还计划用一到两年时间,建设仿古一条街,恢复张兰古镇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增加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镇的未来,在张兰人自己手中。

  后记:

  11月9日,张兰古玩市场负责人武光辉告诉记者,为期3天的秋季古玩交流会结束后,带着刚回笼的本钱,村里数百古玩经营户的男人们,基本上已全部离家上路,前往外省寻宝。电话中武光辉还透露:他发现,有几件前些年从张兰贱卖出去的东西,如今又被外出寻宝的张兰人买了回来。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中国古玩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