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嫁女”是佛山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是你肯定不知道在上世纪60年代初,“外嫁男”不仅被认为是非常光荣的,还有大队发的证书来保障他们的权益;公交周来了,市民们都盼望着坐公交车能再便宜点,可是你肯定不知道在1952年,从普君圩坐公交车到火车站车费要1000元的“巨款”……
昨日上午,佛山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历史照片暨民间藏品展在佛山市图书馆拉开序幕。首日看展的市民中有不少土生土长的“老佛山”,可是他们在看到了那些只是从爷爷辈口中传说的“老古董”时,还是禁不住大呼一声:“啊!?原来佛山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扫盲成功可获“识字证书”
仲威水过今日大学毕业证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教育水平不高,很多佛山市民的文化水平也不高,“那个时候拥有一张《识字证书》,比现在的大学生要威风多了!”一名今年已经70多岁的刘阿姨对记者表示,她当年就曾经亲眼见过这种“识字证书”。记者看到,这张证书表明来自顺德伦教的吴某,已经学完扫除文盲阶段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右下角还有校长关某的签名和日期“1956年12月30日”。
刘阿姨对记者回忆着说,当时很多十七八岁的青年都热衷学习文化知识,无奈学堂不多,很多农家子弟也没有机会上学,他们便选择报名夜校的扫盲课程来“充电”,“学习的内容包括识字、读音、书写,还有简单的造句,学会了这些,便就算半个文化人啦!”刘阿姨说,扫盲合格的青年们很容易在社会上谋职,“连找女朋友都是上过夜校的男青年吃香!”
“外嫁男”备受赞美
特发证书保障其权益
记者在展品中发现,民间藏品中有一部分全部是各个时代的结婚证书,而最吸引人眼球的,却是一张“男到女家落户证明书”。不少看展市民歪着头读了半天,才发现原来这是那个时代“外嫁男”的荣誉证书!该展出的证书是一张空白证书,证书开头写明夫妻双方姓名年龄,正文内容为:“双方商定男到女家结婚落户,这是婚姻问题上的一场革命,广大干部群众都要支持这一新生事物,经公社研究,同意到×××大队落户,与本队社员享有同等权利,特发此证。”
据收藏者介绍,这张证书在上世纪60年代颇为流行,“由于珠三角地区女方在婚后要跟随男方一起生活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多男青年都不愿意嫁到女方家去。可是有的家庭只有两个女孩,都出嫁了老人独自在家没人照顾,于是就诞生了一批打破旧思想的‘外嫁男’,嫁入女方家中。”由于这种行为打破了以往的世俗偏见,又很好地解决了“空巢家庭”的问题,因此地方机关就发证表扬这种行为,此外,还特别规定“外嫁男”享有包括分红在内的一切本地人享有的权利。
上世纪50年代只有1路公交车
从普君圩坐到火车站要1000元
在票证区的展出中,记者还发现一枚1952年的佛山公交车票,从普君圩到火车站,竟然需要1000元的车费。这张车票大约10厘米长,5厘米宽,比现在的公交车票大了不少。据梁伯介绍,佛山在新中国成立前有荣通车行的4辆汽车行驶于火车站至普君圩之间。1952年1月,佛山市人民政府接管荣通车行。而就在一个月之后,该车行便被移交中山县石岐广中车路公司,直到1959年底,才有新的公交车出现。“也就是说,这张公交车票只使用了大约1个月便被作废。”梁伯说,在被移交给中山广中车路公司前,佛山只有一条公交线路,便是从火车站来回普君圩之间,“在移交之后,没有公交车的日子,佛山市民出行依靠人力三轮车,每次花费大约1毛钱或者2毛钱。”
梁伯解释,当时使用的第一套人民币面值较大,1000元的购买力只相当于现在的1元。
当年“打新股”要靠动员
现在每逢新股上市,市民们总会计划着去认购新股,不仅要排长队,还很可能被一买而空。但在1983年佛山市第二百货公司对内部员工发行股票时,却要靠做思想工作才能让大家参股。
记者了解到,1983年第二百货公司对内发行股票时,股票对佛山市民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最怕就是买了会变成资产阶级。”收藏了该股票的梁伯对记者说,“为了打消工人的顾虑,这才特别印制了一条说明,告诉工人买了股票也不是资产阶级分子,而他们也还是第二百货公司的员工。在我的印象中,后来该股票的发行也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