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2009首届中国当代青年美展(图)
http://www.socang.com   2009-05-27 13:31   来源:

赵平  花石2  

张勇  深处

    展览城市:上海

    策展人:吴文星

    展览时间:2009.06.06-06.18

    展览地点:外滩艺术馆

    开幕酒会:2009年6月6日 下午3:00

    主办单位:外滩艺术馆

    协办单位:Park Ryu Sook画廊

    地  址:汉口路201号

    参展艺术家:陈彧君、丁浩飞、郭燕,、贺棣秋,、江雪曼、 Jason P.Maddock、李鹏、马轲,、Susanne Junker、孙尧、 陶大珉、王卿、王学军、吴文星、 薛峰、余旭鸿、赵洋、赵平、张勇、张可扬

    展览前言:

    开放、多元的青年艺术展

    1980年的“全国青年美展”之后,“青年美展”这种同样由美协举办的特殊展览方式就成为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重要的补充形式。“青年美展”是改革开放初期这个中国在政治与文化态度上都极为开明时期的产物,鼓励年轻艺术家们解放思想、大胆地进行艺术探索是其应有之义。的确,在崇尚经典的学院权威们把持的因循保守的国展体制中,“青年美展”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一度成为主流艺术开放程度的风向标,1985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更是成为声势浩大的85’新潮美术运动最重要的催化剂。然而,正是从85’新潮美术运动开始,仍然由美协把持的“青年美展”不可避免地与整个国展体制一起衰落。相对而言,“青年美展”只是体现了学院化的主流艺术能够识别和容忍的相对新颖的艺术倾向,而新潮美术运动则试图全面冲溃以国展体制为核心的学院艺术体系,在这个更激烈、也更深刻地体现出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激情与锐气的现代艺术运动面前,“青年美展”所代表的仍然是一种经过严格筛选与消毒的学院艺术。

    毫无疑问,年轻人总是艺术变革的主导力量。从70年代末期的“伤痕美术”、80年代中期的85’新潮美术、90年代初期的“新生代”美术、90年代中后期的当代艺术潮流、9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到2005年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70后”艺术,一代代、一拨拨敏锐的青年艺术家以他们强烈的青春激情和过人的艺术才华改变了中国艺术的进程,塑造了不同时期独特的艺术面貌。一部当代艺术史实际上正是一代代、一拨拨青年艺术家成长与崛起的历史。因此,美协主导下的“青年美展”的衰落并不意味着青年艺术的衰落,相反,一代代、一拨拨年青艺术家摆脱形形色色权威体系的控制、顽强地展示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质正好体现出中国艺术内在演化机制的日益成熟。

    85’新潮美术运动以来,除1991年的“新生代艺术展”以外,以年轻艺术家为主体的一波波艺术潮流都在刻意强调自己的“新”,而在有意无意中回避着年轻的特征。在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和那些激进的批评家看来,他们与艺术传统之间的对立不是年轻的、不成熟的、具有明显实验意义的艺术与成熟的、权威的经典艺术之间的对立,而是锐意进取、更能体现时代本质特征的艺术与因循守旧、应该被时代淘汰的艺术之间的对立。这种激进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反映了处于激烈变革时期的中国艺术的真实状态。长期处于保守与封闭的文化状态使中国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很长一段的“权威贬值期”,在一批批更开放、更敏锐的年轻艺术家面前,那些资深的以及刚刚确立的大大小小的艺术权威们纷纷失去使人敬畏的光环。在这个以国际当代艺术体系为参照的激进的当代艺术潮流演化时期,更年轻的艺术家所体现出的更“新”的艺术观念和更“新”的艺术形态本身就具有天然的道义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是中国锐意进取的青年艺术家的黄金时期。

    到90年代末期,更年轻的一代艺术家的生态环境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出于个人独特的内心体验的执着,在与前辈艺术家的内在对话中,六十年代末、70年代初期出生的新一代年青艺术家大都选用了被前卫艺术家们所唾弃的更为传统的艺术语言,这使得他们在这个由85’艺术家、后89艺术家和与他们声气相通的批评家群体构成的当代艺术语境中缺乏自己的学术空间;另一方面,在一些同样年轻敏锐的策展人和画商的推动下,到2004年以后,伴随着以绘画、雕塑等更为传统的艺术门类为中心的当代艺术市场的快速崛起,大批六十年代末和7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才华横溢的年轻艺术家在艺术市场上取得了令人嫉妒的成功。正因为如此,这些90年代末期以来以“70后艺术”的名义不断被推出的优秀年轻艺术家往往被人视为艺术市场的明星,而不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严肃的学术态度的当代艺术家。学术上的备受冷落与市场上的惊人成功构成了新一代杰出的年青艺术家令人羡慕而又极为尴尬的奇特境遇。同样,在艺术高度市场化的大潮中,2005年以来一系列力推年轻艺术家的展览由于自身浓厚的商业操作特征使其原本严肃的学术意图也被视为老练的市场策略和令人厌烦的商业噱头。

    在这个艺术已经高度商业化的时代,一种既不是由学院化的官方和半官方机构举办、又不是由有着深谋远虑的商业意图的商业资本推动的青年美展还有没有自己存在的空间?这正是“In2009首届中国当代青年美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策展人的设想中,“In2009中国当代青年美展”首先针对的是由学院化的官方和半官方艺术机构组织的青年美展。在他看来,这种学院化的青年美展存在着两个致命的弱点,其一是封闭性:主办者的学院艺术趣味决定了选择的作品局限在那些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符合公共道德规范、体现着或单纯或高尚的理想人格和纯粹的审美追求的艺术系统之中。在这种崇尚经典、崇尚纯粹、崇尚高尚的艺术系统里,再新颖的形式、再精深的语言都被隔离在当代人复杂、矛盾、充满激烈的冲突的内心体验之外,隔离在对由于人的种种扭曲的欲望编织的种种荒诞诡异的社会观念所构成的生活世界的无情观察之外——这些正是当代艺术家必须真实面对的问题,也只有在与这样沉重的精神问题的深刻碰撞中,当代艺术家们才能建立自己独特的语言逻辑。其二是功利性:在所有由官方组织的展览中,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痼疾——作品的入选、评奖都有一个严格的筛选机制,评委们的趣味不仅决定着参展作品的面貌,也左右着参展艺术家的心态。更为荒诞的是,最终决定作品的入选与获奖的甚至不是评委们的趣味与眼光,而是种种无法厘清的人际关系。单纯、超脱的艺术理想和复杂、庸俗的人际关系构成这种展览体制诡异的悖论。针对这样的问题,“In2009首届中国当代青年美展”的策展人首先强调了展览的当代性:不是将艺术封闭在单纯的语言系统中,而是首先强调当代人的心理体验和社会关注;其次,策展人强调了展览的开放性:以自由邀请的方式,并没有权威的审查机制,一方面组织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去邀请艺术家,另一方面,艺术家也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是否参与。这是一种完全平等的互动关系,最终确定下来的参展作品实际上是每位参展艺术家共同选择的结果。

    同样,在策展人的设想中,“In2009首届中国当代青年美展”也有别于近年来盛行的另外一种青年艺术展:隐含着深谋远虑的商业意图的新锐艺术展。在日益完善的商业运作机制下,艺术横溢的年轻艺术家成为形形色色的商业资本竞相追逐的重要的商业资源,在这些商业资本的运作下,形形色色的新锐艺术展成为选拔、发掘、推介优秀的年轻艺术家的重要工具。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看,展览的引人注目、所推介的年青艺术家的一鸣惊人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因此,大多数新锐艺术展的组织者往往会刻意营造出一种惊世骇俗的极端姿态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的确,最深刻的当代艺术往往会体现出一种惊世骇俗的特征,杰出的当代艺术家总能在那些看似平凡的生活表象与社会观念中看到种种令人震撼的精神实质,并且能够以饱含激情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看到的表象世界与精神实质之间剧烈的扭曲关系以令人错愕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造成一种事实上的惊世骇俗的效果。这样的惊世骇俗从根本上说是由艺术家敏感、真实、深刻的人生体验与沉溺于种种世俗的社会观念而无法真正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的普通人的心灵经验之间的巨大落差造成的。对于绝大多数才华出众的年轻艺术家来说,他们往往有着强烈的激情、敏锐的感受、出众的表达能力,但是,他们也往往缺乏那种真正深刻的人生体验,绝大多数新锐艺术展所呈现的惊世骇俗姿态往往老练的商业资本刻意炮制种种学术噱头。有鉴如此,“In2009首届中国当代青年美展”的策展人有意回避了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的学术观念,也不试图制造轰动效应,而是力图更真实、更全面、更具包容性地展现青年艺术家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所表达的真实感受。

    本次展览邀请的都是70年代出生的年青艺术家,但却不是那批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出生、现在已经进入个人高度成熟时期的艺术家,也不是70年代中后期那一拨最初以新卡通绘画而引人瞩目的年轻艺术家。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这些年轻艺术家尽管是所谓70后艺术的同龄人,实际上都没有被接纳到如今已经当红的70后艺术阵营之中。这些艺术家所运用的媒介、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所呈现的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没有刻意强调某种相似性,但他们却都在自觉地回避着那些知名的同代艺术家内心体验的方式、观察社会问题的角度和风格化的语言特征,试图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寻既属于这一代人本质的生存感受、又不同于前两批艺术家强烈的自我关注的精神特征。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相对于那些幸运的同代人,这些艺术家成名较晚,大部分人也还没有真正进入个人艺术的高度成熟期,但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中并不缺乏才华卓绝者,只要他们继续沿着自己独特的方向深入发展,他们也一定会很快步入高度成熟的阶段,显示出这一拨人独特的多元视角,同时也会因为他们的艺术成就与前两批杰出的艺术家一起更深刻地展示出这一代人更为丰富、更为复杂的精神世界。这也许正“In2009首届中国当代青年美展”潜在的雄心吧。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中国 当代青年美展 陈彧君 丁浩飞 郭燕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