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今天的中国传统陶瓷业,不论是规模、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的总量都超越了过去的任何年代,产业影响力不论是在国内社会还是在全世界都达到从未有过的程度。本视点将世界的传统陶瓷发展过程中的09年作为转折点,是从四个方面的转变作为支撑的:产业的整体强大才有真强大;求生存才是产业;发展最大的触及痛楚的牵引力;陶瓷业应该是一门现代制造业;产业的未来要更多依靠理性发展,多些科学性、文化性。
最近探访一些企业,观看了一些现在运作的生产线,深感这个产业的提升、转变,光说大道理、写大文章不行,需要具具体体的深入到一个个要点,才能解决一些问题,才能于事有补。
当代陶瓷业最大的关注点就是陶瓷生产的生态化和环境保护问题。此问题本属这个产业的全球性问题,只是有的国家或产区解决得早些好些罢了。此问题的根子是因为这个产业的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所引发的,例如只要有物料的粉碎、粉体的加工、坯体的煅烧就涉及到粉尘收集、燃料、有害气体排放等问题 .对于中国的情况还有过去受到轻视、环保投入不足、技术开发没有跟上等原因造成的,今天说起来,有些“还债”的味道。现在迫于产业的生存,企业是认了这个“债”,但又存在如何还?还多少?还了怎么样?不还又是怎么样?我这个企业还了别的企业不还又怎么样?借环保之名搞不正名堂等等诸多看似简单实为很现实很难的问题。
在广东的几个陶瓷产区,地方环保部门着手大力抓陶瓷厂的排放。整治生产环境肯定是对的、好的,应该受到支持和拥护的,但具体做法和效果好坏是值得质疑的。挑拣几例来议论:其一,环保部门直接下达技术方案,指定环保装备制造厂家供货的做法是不宜的,既有暗箱操作之嫌,又有班门弄斧之嫌,更有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之味道,可怕的是直接关系到整治后果 .其二,一些环保部门引入单点测试等指定方案,建一个测点以50万元计,一些大企业一次就是几千万元的现金投入,是否可以改为专家论证之后再实行?其三,陶瓷生产排放的硫化物、氮化物、氟化物等有害物质的产生根源就是燃料与使用工艺问题,治理的思路应该优先放在源头的燃料选择上,有关部门应该帮助企业解决干净清洁的燃料问题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