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北京农业展览馆隆重开幕。整个展览分为印刷装潢、陶冶烧造、雕镌塑作、五金錾锻、制茶酿造、木作编扎、织染纫绣、传统医药等部分,每个部分的现场表演都令观众大开眼界。非遗传承人们一边展示着传统制作技艺,一边或表演民族歌舞或耐心给观众解答,这种与大师面对面的经历,激发了参观者的极大热情,观众纷纷驻足。记者在现场也看到几乎每个展台前都围满了参观者,观众们不时提些关于制作工艺的问题,多数观众还表示出购买意向。但据记者了解,本次大展现场展示的作品概不出售,对于这一点观众们均表示很遗憾。
还原历史备材长达十数年
记者被一所正在制作的木制龙凤舟所吸引,来到了武汉木雕船模传承人龙从发大师的展示台前,据记者了解,龙从发继承父业创制木雕船,至今已有50多年,技艺精湛,代表作《郑和宝船》、《龙凤舫》、《大型龙舟》等。他雕的船,大部分在历史上都有原型。龙大师告诉记者,在创作前要查阅大量相关历史书籍,了解历史背景、当时的工艺水平、船舶设施、文化习惯等,以求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木雕船结合各种榫卯、跨染和缝合技术,使用艺术的夸张和修饰,既不失古朴又使木雕船展现出精美和华丽,体现其民间民俗风格。
看着精美绝伦的作品着实不简单,龙大师做木雕船的材料取自黄杨木。黄杨木生长缓慢,在风调雨顺之年生长缓慢,每年就一毫米左右的生长年轮,在干旱年代,它会不生长,而且还会缩小,不容易成活,很少有大料,又有“千年矮木”之称。而龙大师使用的黄杨木一般都是30-40年以上的木材,要经过10年左右的自然干燥才能用于雕刻,备材周期十分漫长。
经济效益转化慢徒弟流失
据龙大师称,他每年作品的数量在3-4件,一般四五十厘米长的小龙舟售价在3万元左右,而一些尺寸较大、工艺较复杂的龙舟则售8万元左右。其作品多进入收藏市场,有的被军博收藏,有的被一些地方博物馆买下。虽然每件作品售价不低,但是由于作品制作周期长、产量小,因此只是维持基本的收支平衡,赚钱很难,只能将这门技艺维持下去。因此,虽然龙大师从1962年开始共招收了60多个徒弟,但迄今为止没一个能坚持下来。
虽然目前有山东方面的企业邀请龙大师去,包销他的作品,待遇可观,但是龙大师说经济不是主要的,还是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传承人。他说将民间的优秀技艺传承下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已逾七旬,但他还是希望能收一些有绘画基础和悟性的徒弟,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只要能吃苦、细心、能坐得住静下心来,残疾人也没什么不可以。
渴望打开多级市场呼吁政府支持
在谈到目前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时,除了徒弟不好找之外,龙大师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很想做一个工作室,但是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仅仅每个月国家大师级1000多元的补贴不能够解决传承人们的生活问题,而解决了生活问题传承人们才能真正静下心来搞创作。
此外,技艺的传承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龙大师称目前国家已经出台政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将获得中央财政拨发的8000元工作津贴,这项措施就很好,但何时能在地方得以落实尚不明确。另外,在作品销路问题上,龙大师希望能得到当地各级政府的支持,欢迎政府牵线搭桥,使他的作品能进入礼品市场,做大、做出规模,这样徒弟的事也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