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到,寒气逼人,霍山县大化坪镇金鸡山村村民程希周却在自家的田里忙得格外热乎。“这块低产田已经按每年300元的价格租给了绿力生态产品有限公司改建成黄芽茶基地。我现在是在为公司打工呢!”程希周边干活边乐呵呵地说。
山上建基地,山下建茶厂,城里建市场
位于霍山县西南部的大化坪镇境内崇山峻岭,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茶叶资源丰富,是霍山黄芽茶的主产地和原产地。为了加快农村发展,促进黄芽茶产业做大做强,加速农民增收,该镇从2004年开始就从财政中拔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引导茶叶生产,大力实施茶叶精品化工程,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实施产业化经营。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化龙头企业绿力生态产品有限公司投资近2000万元,新建了以金山头为中心的规划总面积1500亩的小金山现代茶叶示范园。一期工程300亩已于2007年底前完成,二期工程正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建设800亩。“山上建基地,山下建茶厂,城里建市场”的生产格局已初具雏形。产业化经营还直接带来了茶价的飞跃。“如今,我们这里产的茶叶鲜叶每斤均价都超过了40元,有的甚至高达130元,但以前这里产的鲜茶叶,每斤最高价都没有超过40元的……”于军祖祖辈辈居住在金山头上,对茶叶的价格变化感受尤为深刻。“茶树真正成了我们茶农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他说。
土地流转彰显规模效益,流出寸土寸“金”
虽然近年来,黄芽茶在各种国内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摘取了大奖,但原先的土地一家一户零星分散,茶叶经营也基本上处于粗放式、茶农们以自家茶园各自为阵,茶叶品质很难得到提高,黄芽茶的声名和销售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该镇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从土地流转入手,决定在原先的基础上再扩大示范园规模,促使黄芽茶从种植、采摘、加工、制作、包装、到销售等环节实行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从源头上对黄芽茶质量实行有效监管。
在具体的实践中,该镇坚持以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为出发点,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科学运作,广泛宣传示范园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组织村民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根据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提出土地流转方案,对田地按每年每亩300元租赁30年,对荒山按每年每亩120元租赁30年,对老茶园按每年每亩800元租赁30年,对经济林按每年每亩500元租赁30年。截止目前,签订协议农户达302户,涉及面积1500亩,其中田地850亩,荒山450亩,老茶园200亩。采用租赁的方式集中土地,成片流转,使土地向大户集中,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发挥了土地的最大效益。
为帮助失地农民不失财,该镇还在示范园建设中,要求龙头企业优先聘用失地农民参加示范园内道路、桥梁、基地等的建设,从中获得劳务收入。程希周家今年近五亩田地租金收入1500元,为示范园提供劳务收入近3000元,他说:“比种水稻划算多了”。
综合开发,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巧解了“无米之炊”
为加强对黄芽茶基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该镇借助农业综合开发,坚持科技兴茶战略,实施“良种化、标准化、有机化”工程,示范园内所有新辟低改的茶苗全部采用当地省级优质茶树良种“金鸡种”无性系扦插茶苗,整个示范园统一由县水务、茶叶、环保等部门统一设计,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全部采用水保梯,并在建设中坚持原生态化。宜路则路,宜茶则茶,宜水则水。生产上全部采用有机食品生产程序,充分保持和发挥了茶叶的本质特征。为加快标准化建设,龙头企业绿力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在集镇上新建了占地15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茶叶生产线,配套建设了茶叶检测室、展示室、茶艺馆、QS认证系统等。该镇同时还将示范园建设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到了省财政补助,一期工程补助40万元,二期工程补助285万元,主要用于示范园内循环道路、桥梁、涵洞、水土保持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伫立金山头上,一层层整齐的茶梯令人赏心悦目,一片片标准化的茶园令人心旷神怡。更为难得的是,一群群喜笑颜开的茶农正用亲身经历的事情唱响加快发展、富民增收的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