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敏(1592~1680)明末清初书画家。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其祖上为太仓(今属江苏)望族,世代显赫。祖父王锡爵曾任明内阁首辅。父王衡为翰林院编修,与当时画坛领袖董其昌同科进士,相交甚笃。王锡爵晚年得此一孙,自钟爱弥甚,见其颇有绘画天赋,便嘱托董其昌善加教诲。所以,虽然王时敏小董其昌三十七岁,几为祖孙辈,但两人“执辈相与游”,“杂坐忘宾主”,成为亦师亦友的莫逆之交,有二十多年。王时敏自幼聪慧好学,家藏渊博,加上董其昌、陈继儒的循循善诱,所以很快脱颖而出。明末他袭祖荫官至太常寺少卿,清兵入关,他曾出城迎降,不过他还是从此不再做官,隐居于其西田别墅,潜心于绘画的研究和对后学的提携。如果说董其昌是“南北宗论”的创始人,那么王时敏无愧为此画论的继承、实践、发扬、光大的第一人。以他为首,聚合了王鉴、王翚、王原祁等画家(世称“四王”),渐渐地形成了带有地域性的画派。但是,“四王”画风被捧为画坛“正宗”,却是依赖了清朝政府在政治上的推动,而这又与王时敏的子孙身居清朝要职密切相关。
《南山积翠图》纵147.1厘米,横66.4厘米,绢本,设色,是他81岁时为人祝寿之作。典型的“四王”风格的全景山水。上见天,下见地,一峰高耸,巍峨雄伟,群峰簇拥,互为呼应。山势盘桓曲折,乃南方的土石山,土复石隐,时露矾头,勾笔稍浓,而随意的长披麻皴,疏松淡雅。山下溪畔松柏苍翠,以篆隶笔意钩树枝干松针,线条苍润松秀,淡墨积染,厚重而层次丰富。山中云雾缭绕,悬瀑飞溅,林木茂郁,亭舍棋布,一派平和祥瑞的景象。构图繁复,而勾皴简约,略施浅绛淡彩,如比对黄公望的《天池石壁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王时敏绘画之渊源。简率随意,平淡天真,这正是董其昌崇尚的南宗山水画的理想境界。